兒童心臟科
先天性心臟病居家照顧護理
一、前言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先天性的心臟結構異
常,為小兒時期最重要的心臟疾病。根據統計,每一千個活產新生兒中,有 6-8 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其中以心室中膈缺損為最多,心房中膈缺損次之,再其次為開放性動脈導管、法洛氏四重症、肺動脈狹窄和大血管轉位..等。為何會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目前 90%無法找出病因,但大多數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
近幾十年來,由於先天性心臟病診斷儀器的發明及外科手術的進步,只要儘早診斷治療,大多能成功的矯正且癒後良好。期望藉此手冊能使父母親對病兒的居家照顧有正確的認識,並配合醫療,讓病童有更完整的照護,使病兒能平安健康的長大。
二、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在受孕第 3~8 週間心臟及大血管發育受阻或失常所造成的心臟缺損,目前醫學上還無法瞭解其確實的病因,只知道可能是綜合環境和遺傳的因素所造成,因此家中若有先天性心臟病病兒,不能怪罪父母親的任何一方。
(一)環境方面:胎兒時期受到放射線照射、病毒感染、母親服用藥物或酒癮、母親有糖尿病、營養不良、高齡產婦等。
(二)遺傳方面:基因或染色體異常。
三、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需視病兒心臟缺損之種類及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一)心臟有雜音:心雜音的產生乃是在心臟腔室中
或血管中之血液發生亂流所產生的。
(二)生長遲緩、運動耐力差、容易疲倦、嗜睡、胃口欠佳。
(三)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心跳過速、容易感冒、流汗多、盜汗 。
(四)發紺、杵狀指:發紺就是皮膚指甲發紫發黑的意思,發生原因是動脈血中混合了靜脈血,使動脈血裡含氧濃度降低,而使血液變得紫黑。此外在發紺性心臟病病兒的四肢常會看見杵狀指,就是遠端指骨變厚而且較為扁平。
( 五) 蹲踞反應:因為病童蹲踞可促進靜脈回流血量,增加全身血管阻力,進而增加肺血流,讓病童感到舒服,常見法洛氏四重症病童。
(六)胸部突出、胸痛:偶而可見到病童胸部較突出,心跳看的很明顯。
四、先天性心臟病的檢查:
先天性心臟病的檢查包括:聽診、心電圖、胸部 X 光、心臟超音波,甚至心導管檢查,以確定診斷及病情,之後再作進一步的治療。
五、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
有一半以上的病兒在出生第一年內需要檢查,但這段期間內少數人需要開刀,大多數在孩童期才需開刀。若病兒發紺很厲害或喘得很厲害以致影響其生長,則需要及早開刀;或者預估短期內病情將迅速惡化時,則必須立即開刀。有些藥物控制良好的病兒可等到體重足夠時再動手術,大多是在學齡前。當然有些單純的〝破洞〞可能自己變小或癒合而不需開刀,有些病人則需要一次以上手術才能完全矯正。另外,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如肺動脈狹窄、開放性動脈導管與心房中膈缺損等亦可藉由心導管手術來治療。
六、先天性心臟病的居家照顧:
(一)藥物使用方面: 1.毛地黃(Digoxin)
作用:增強心肌收縮的力量,以改善心臟衰竭的症狀。
用法:口服依醫師指示服用,千萬不可自行增減藥量。
副作用:毛地黃過量或中毒的症狀包括:噁心、
嘔吐、頭痛、嗜睡、畏光、視力模糊、脈搏降低或不規律。
注意事項:
-
為防止毛地黃藥物過量或中毒,每次給藥前需先用聽診器測量心尖脈一分鐘,若一歲以下的病兒心尖脈每分鐘低於100次,一歲以上的病童心尖脈每分鐘低於80次,則當天不要給藥,並請教醫師調節藥量。
-
毛地黃藥物以褐色避光瓶包裝,室溫保存,不需存放冰箱,依醫師指示定時服用,劑量要以滴管或空針準確測量,給藥後用具以清水洗淨晾乾,藥物需小心置放,以避免其他孩童誤食中毒。
-
毛地黃藥物依醫師指示在每天固定的時間給藥,勿和其它藥物或食物混合服用。若是忘了給藥,未超過六小時之內可以補給;若已超過六小時,則暫停給藥一次。餵食毛地黃後若十分鐘內吐出來,可以再給藥一次;若超過十分鐘後才嘔吐,則不需再餵藥。
-
若有疑似毛地黃藥物過量或中毒之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
平時應多餵食病童含鉀較高的食物,如:香蕉、柑橘、深色蔬菜、新鮮肉類、牛奶等,以避免血中鉀離子過低,引起毛地黃中毒。
2.利尿劑(Lasix)
作用:增加尿量,減少水份囤積體內,以減少心臟負荷。
用法:口服依醫師指示服用。
副作用:脫水、口渴、皮膚皺縮鬆弛、囟門凹陷、眼眶凹陷。
注意事項:
-
服用利尿劑會使血中鉀離子降低,故病童同時有服用毛地黃時,易引起毛地黃中毒,建議多吃含鉀較高的食物。
-
口服糖漿開瓶後,需置於冰箱冷藏,服用時以空針準確抽取劑量,依醫師指示在每天固定的
時間給藥,勿和其它藥物或食物混合服用 3.其他藥物:請遵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
(二)營養方面:
-
餵奶原則:先天性心臟病兒吸吮能力較差、易喘且易嗆到或嘔吐,因此父母親在照顧病兒時應注意下列幾項原則:
-
採少量多餐,例如:餵奶量每四小時60cc,可改為每三小時45cc。
-
採分段餵食,不可一次餵完,中間應給予休息及排氣數次。
-
餵奶時最好抱著餵,讓病兒採半坐臥約45。而發紺型患孩採膝胸體位,將有助於吸吮。餵奶時應隨時注意病兒情況,若嘴唇發紫、呼吸過快時,應立即停止餵奶。
-
餵完奶後應拍背排氣並予右側臥、抬高床頭,並觀察有無溢奶。
-
若病兒吐奶時應將頭側一邊拍背部,讓口腔內殘餘牛奶流出,以預防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並清潔口腔。
-
奶嘴選擇用圓洞的,牛奶呈滴狀約一秒一滴。 (7)若病兒在餵奶中常常呈現疲倦的狀態或呼吸過快,無法將牛奶吸完,為了增加病兒營養的攝取及避免病兒嗆到而導致吸入性肺炎,可依醫
師建議改用鼻胃管餵食。
-
-
飲食原則:一般心臟病病童因易喘、疲倦,導致營養攝取不足而影響活動生長狀況,一般在食物的選擇上沒有太大的禁忌,以均衡飲食為主,可增加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下列幾項原則:
(1)應多補充含鉀量較高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新鮮肉類、柳丁、檸檬、香蕉、柑橘、牛奶等。 (2)如果孩子偏食可以把高蛋白、高熱量食物,混在他喜歡的食物中或以變化的方式像水餃、肉
丸子和蛋一起蒸等。
-
採少量多餐,可減少胃部膨脹而壓迫胸腔。
-
選擇孩子喜歡的食物,烹調成孩子喜歡的口味。 (5)鼓勵孩子和大家一起用餐,可增進食慾,鼓勵
多吃水果,以預防便秘。
(6)若有心衰竭、水腫現象之病童,依醫師指示給予低鹽或限制水分攝取。
(三)活動方面:
-
先天性心臟病病童之父母親往往會擔心小孩的運動量是否足夠?一般而言,僅有少數症狀較厲害者必須嚴格限制活動,如果運動後不會喘、發紺、異常疲倦就不必限制,如散步、適當的遊戲活動。不要勉強小孩做一些能力達不到的運動。
-
小孩有自己調節運動量的本能,如患發紺型心臟病童在走路或運動時有突然蹲下來的現象,此時父母勿強迫他繼續活動,應讓他休息。
-
未手術病童在內科療法控制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如賽跑、打球..等,一般遊戲追逐,在其可忍受之情況下不予限制。
-
學齡期之病童,症狀可能慢慢減輕,而參加學校活動的機會也愈多,所以如何使孩子有愉快的學校生活,而又不影響其健康,可隨時請教小兒心臟科醫師。至於症狀未減輕者,通常小孩上學之前,醫師會建議給予手術矯正,以免影響學校正常生活。
(四)休息保暖方面:
-
對先天性心臟病病兒而言,適當的睡眠及休息是很重要的。
-
一般不需要防止病兒哭泣,若病兒因哭泣而加重發紺現象時,則應給予安撫以減輕其發紺的症狀。
-
隨時注意病兒的保暖,讓小孩生活在合宜的溫度及安靜的環境,儘量避免突來的驚嚇。
-
病童手腳因血液循環不好,所以易冰冷,可穿戴手套及襪子。
(五)預防注射:先天性心臟病病兒,若無合併其他免疫機能不全時,也和正常孩子一樣必須接受預防注射,以避免發生更嚴重的傳染病。
(六)預防感染的方法:
-
接觸病兒之前先洗手,保持雙手清潔。
-
注意家中空氣的流通性。
-
避免帶病童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百貨公司、餐廳。
-
感冒的家人應與病兒保持距離,若是主要照顧者生病應戴口罩。
-
先天性心臟病病兒易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為確保病兒免於感染,請注意口腔保健,且在接受牙科或小手術等檢查與治療時,請事先告知醫師給予抗生素,以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七)預防便秘:病童便秘時會用力排便,因而增加能量和氧氣之消耗,相對地心臟的負荷也增加,因此預防便秘對病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鼓勵病童多吃蔬菜水果、高纖食物。
-
給予病童腹部輕柔按摩或多做腹部運動,如:腹式深呼吸、抬腳運動..等。
-
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
七、需立即就醫的情況:
當患孩出現下列情況時,需立即就醫治療: (一)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及費力。
(二)心跳、脈搏突然減慢或增加。 (三)發紺加劇,無法立即改善。
(四)眼眶、前囟門、下肢或腳踝有水腫現象。 (五)尿量劇減。
(六)活動力變差。 (七)發燒不退。
八、返院追蹤:
出院後請依照醫師指示按時返診追蹤。
九、健康諮詢單位:
若有問題請隨時提出,護理人員非常樂意為 您服務;出院後如有任何疑問,可利用馬偕紀念醫院健康諮詢專線:台北馬偕(02)25713760,新竹馬偕(03)5745098,台東馬偕 (089)310150 轉 624。諮詢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 9:00~12:00,下午2: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