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膽道閉鎖病童居家照顧

8545    
TAGS
膽道閉鎖病童居家照顧

 

一、前言:

當父母親滿心歡喜的照顧新生兒,卻發現孩子的黃疸一直未退,且大便白白的,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膽道閉鎖時,父母內心通常是非常震驚,再加上對疾病、治療及未來的預後不瞭解,會感到莫名的恐懼與害怕。因此,希望藉由膽道閉鎖護理指導單張來介紹有關膽道閉鎖的相關資訊,讓家長們能更深入的瞭解,並與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孩子的治療。本院有一群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包括小兒內、外科醫師、護理人員、社工師及營養師等,能提供您的孩子更完善的醫療照護,使您更加安心。

 

二、淺談膽道閉鎖:

經常會聽到父母在問:「孩子看起來黃黃的,要不要緊?」一般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 10~14 天會逐漸褪下;吃母奶的孩子黃疸時間雖然會延長,但是暫停餵母奶後黃疸通常就會自然褪下。若出生超過兩個星期以上黃疸仍持續未褪下時,則須考慮是否是病理性黃疸,需做進一步檢查,而膽道閉鎖正是導致病理性黃疸的原因之一。

膽道閉鎖是指膽道因先天畸形或發育不良,而阻礙了膽汁的排出。因無正常膽管,導致無法將肝臟分泌的膽汁引流到十二指腸,大便顏色會因此變成灰白。膽汁長期積在肝臟,將會導致肝硬化的產生,而導致死亡。膽道閉鎖至今真正的病因不明,發生率約是每一萬五千個新生兒會有一個,一般來說手術是唯一治療的方法,若能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它的預後會較好。但術後仍可能發生合併症,因此定期的追蹤、治療及日後的居家照顧,是非常重要的。

 

三、膽道閉鎖的檢查與治療:

(一)膽道閉鎖鑑別診斷的檢查項目如下:

  1. 抽血檢驗肝功能指數、膽紅素比值、血清檢查、尿液檢查,以分辨是否有新生兒肝炎。

  2. 腹部超音波可檢查膽囊、膽管的發育及肝臟是否有腫大硬化。

  3. 肝膽道核子攝影或核磁共振檢查可檢查出膽囊、膽管的阻塞情形。

  4. 肝臟穿刺及切片檢查。

  5. 十二指腸液的分析檢查。 (二)膽道閉鎖的手術治療:

醫師診斷病人為膽道閉鎖時,會建議儘早接受手術治療。目前最廣為接受的手術方式為「葛西式手術」,是切開不通的膽道將小腸接到肝門,讓膽汁直接由肝臟分泌流到小腸。統計上,膽道閉鎖若在出生兩個月內接受葛西式手術治療,一般預後較佳,開刀的成功率可高達 86~90%;在出生三個月後接受手術,因肝臟已開始硬化,一般預後差,開刀的成功率約低於 20%。所謂的「開刀成功」,是指「開刀後病人的大便顏色,由灰白轉為綠黃」。

許多父母會問到:孩子開刀後是否和一般小孩一樣成長,不會再出現任何問題?其實不然,根據統計,膽道閉鎖病童在術後能夠完全和正常人一樣的,只有 1/6。其餘病童或多或少有肝硬化情形,有 2/6 可能在 5 歲以前會死亡,其餘 3/6 則是慢性肝病。因此膽道閉鎖病童在術後仍需定期的追蹤治療,預防合併症的產生。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包括:膽管發炎或阻塞、肝脾腫大、肝硬化、食道靜脈瘤出血、腹水、水腫、維生素 A、D、E、K 和鈣的缺乏及發展延緩等。

(三)肝臟移植:

  1. 如果病人超過三個月才開刀,在美、日以建議「肝臟移植」為最佳選擇。在台灣,以葛西氏手術為第一考量。

  2. 當葛西氏手術後仍無法使病童遠離肝硬化及其合併症時,肝臟移植是膽道閉鎖病童的另一希望。然而因為嬰幼兒肝臟捐贈者非常缺乏,目前以親屬肝臟的「活肝移植」為主。另外,經驗上以「接受肝移植病童體重 8Kg~10Kg 以上」之個案成功率較高,但是這些病童卻又常常是「生長遲滯」,而增添了許多困難。移植後,需終生接受抗排斥治療,以防止排斥作用產生。

 

四、膽道閉鎖病童術後之居家照顧:

膽道閉鎖病童手術後,常會發生一些合併症,父母通常會感到害怕且不知所措,以下提供一些居家照顧方法,使您對孩子的照顧更得心應手。

(一)感染及發燒問題的照顧:

因葛西式手術是將萎縮的膽囊、膽管切除,將小腸接到肝門,因此腸胃道的細菌較易產生逆行性感染至肝門部位,造成膽管發炎、阻塞。另一方面因肝臟受損免疫力減低,故一般感染都比正常小孩來得嚴重些。照顧重點:

  1. 若病童有發燒、倦怠或大便突然變白、小便顏色便茶褐色症狀,需馬上到醫院求診,以分辨是膽管炎或其他感染的問題,以便能儘早治療。

  2. 因病童抵抗力較差,故應注意病童保暖及體溫變化。

  3. 避免帶病童出入公共場所或與其他具有傳染性疾病的人接觸。

  4. 照顧者需經常洗手,保持雙手清潔。 (二)出血問題的照顧:

肝臟硬化造成肝臟附近的血管壓力增高,使得食道、胃、腸子的血管壓力變高,引起靜脈曲張甚至破裂出血,出現吐血或解黑便的情形。此外,肝硬化病人較容易有消化性潰瘍,肝臟受損也會影響凝血功能,加重出血的危險。照顧重點:

  1. 避免給病童吃太硬的食物及刺激性的辛辣食物,減少食道受 傷出血的機會。

  2. 避免大量進食或狼吞虎嚥。

  3. 避免服用會引起抗凝血的藥物,如阿斯匹靈。

  4. 避免碰撞造成受傷出血。

  5. 預防腹壓上升,造成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如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便秘、避免提重物及有咳嗽時應儘早治療。

  6. 觀察病童是否有出血情形,如皮膚異常出血點(小瘀點、黑青等)、吐血、解黑便、解血便及解血尿等,有上述情形應儘速就醫治療。

(三)貧血問題的照顧:

肝功能受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使鐵質、維生素 B12 及葉酸等吸收不足造成貧血。此外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痔瘡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因而造成嚴重的貧血問題。照顧重點:

  1. 學會觀察貧血徵兆,如病童疲倦、臉色蒼白、食慾差、嘴唇、指甲床及眼瞼無血色等。

  2. 有貧血現象時,應多臥床休息,減少活動。

  3. 有貧血現象時,應多攝取含鐵質較高的食物,如葡萄、葡萄乾、肉類及肝臟等,此外也應多攝取綠色蔬菜及水果,可幫助鐵質的吸收。

  4. 有嚴重貧血現象時應儘速送醫,依醫師的處置給予注射維生素 K1;若是缺鐵性貧血,則服用鐵劑;若是急性出血,則給予出血部位止血或視情況給予輸血。

(四)骨折問題的照顧:

肝臟受損會使膽汁的分泌不足,脂溶性維生素 D吸收不良,間接影響鈣質的吸收,使得骨骼發育較慢,亦易引起骨折。照顧重點:

  1. 小心保護病童,避免碰撞跌倒。

  2. 依醫師指示給予補充鈣質及維生素 D。

  3. 若發現病童四肢外觀有紅腫、活動減少或疼痛時,應儘速就醫。

  4. 病童經 X 光檢查確定有骨折,醫師會視情況給予石膏固定,直到骨頭癒合為止,病兒因鈣質吸收不良,復原時間會比一般正常人來的長些。

(五)腹水或水腫問題的照顧:

肝硬化導致腹水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為:肝細胞受損降低了肝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因此血漿白蛋白減少時,會使水份滲透到腹腔及組織間形成腹水及水腫。照顧重點:

  1. 若發現病童尿量減少,腹部膨脹,末梢水腫(用手指輕壓會有凹痕, 回復速度很緩慢形成一個凹陷),應立即就醫治療。

  2. 若發現有腹水時,醫師視情況會給予以下處理: (1)使用利尿劑以排出水份。

  1. 白蛋白檢查值過低時,給予注射白蛋白。

  2. 若使用白蛋白及利尿劑效果都不佳時,則考慮由腹腔直接穿刺引流腹水。

  3. 飲食上可調高蛋白質的攝取量,但需減少食鹽的攝取。

(六)發展問題的照顧:

許多父母會發現膽道閉鎖的小孩,在翻身、站立、學步方面的發展會比一般的小孩慢,只要好好照顧,仍然能迎頭趕上,但也不可忽略其智力發展,給予足夠的刺激和親切的身體接觸,讓他在一個合宜的發展環境下成長是很重要的。

(七)膽道閉鎖病童的飲食照護:

  1. 嬰兒時期:

    1. 四個月內的嬰兒以「嬰兒配方」為主、母奶也可以使用。由於膽汁分泌不良,影響「長鏈脂肪)(LCT)的吸收,因此建議給予「中鏈脂肪」(MCT的配方。市面上有許多適合膽道閉鎖病童的嬰兒配方奶粉,如好敏瑞(Alfare)、及早產兒奶粉等,通常醫師會視情況建議使用。病童的食慾一般都比較差,有時候會有噁心、嘔吐的現象,故採少量多餐的方式增加病童的攝取量。

    2. 四到六個月大以上的嬰兒要添加副食品,副食品添加的原則與一般嬰兒樣,以少量開始添加,每次只添加一種副食品,無不良反應(如出疹或腹瀉),約 3-5 天後可再嘗試另一種新食物。

  2. 較大的幼兒:

肝臟受損使得身體所需營養素的消化與吸收都會受到影響,如醣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飲食該如何調整才能矯正這些缺失,使小孩能得到較足夠的營養呢?以下是一些飲食上的建議:

  1. 足夠的熱量,以供生長發育所需:飲食原則主要是高熱量低脂肪,醣類是主要的熱量來源,醣類食物包括米、飯、麵等,但避免在此類食物中加入過多的油。

  2. 提供適量的蛋白質:肝硬化的病童血中的白蛋白值較低,飲食上適量的提高蛋白質的攝取,如脫脂奶粉(2 歲以前之幼兒不可建議用脫脂奶粉)、肉、魚、豆及蛋,但若病童血氨指數過高有昏睡、精神不佳時,必須限制蛋白質的攝取,否則會加重昏迷的症狀。

  3. 適量中鏈三酸甘油脂的攝取:中鏈三酸甘油脂可不需經由膽鹽消化直接被吸收,市面上的嬰兒奶

    image

    粉中含中鏈脂肪的產品,如好敏瑞(Alfare)及所有早產奶粉等,可經醫師建議使用。

  4. 有腹水或水腫時,應調整飲食以減輕症狀:當有腹水或水腫時,飲食上可調高蛋白質的攝取量,但需減少食鹽的攝取,因食鹽中的「鈉離子」會使體內水份滯留,使腹水及水腫更為嚴重,含鈉量較高的調味品如鹽、醬油、味精及蕃茄醬等。低鹽的飲食,較難下嚥,如何使病童開胃對雙親而言是一大挑戰,建議您可使用白糖、檸檬汁或糖醋的烹調方法來增加美味。

  5. 有食道靜脈曲張時,應調整飲食以減輕症狀:食道靜脈曲張也是常有的症狀,如果吞下硬的或尖角的食物,易刮破食道靜脈,造成出血,故質地上需要質軟、滑潤、體積較小,避免粗糙食物造成食道靜脈破裂出血。

    維 生 素

    種類

    缺乏時問

    主要食物來源

    維生素 A

    缺乏時易患 有 夜盲、乾眼症。

    有深黃或深綠的蔬菜及水果,如:菠菜、蕃茄、甘藍菜、紅蘿蔔、木瓜、芒果、香瓜等。動物性食物,如: 魚肝油、肝臟、蛋黃等,但是這些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也

    較高,食用時要限量。

    維生素 D

    缺乏時易得蛀牙、

    骨質疏鬆

    皮膚獲得充分的日照就可得到足夠的維生素 D。食物中的

    含量較少,主要來源有肝

     

  6. 脂溶性維生素的補充:膽道閉鎖病童由於對脂肪的吸收較差,脂溶性維他命也較易缺乏,除部份靠注射補充外,食物中的來源也不可忽視。以下分別說明脂溶性維生素缺乏時所產生的症狀及如何由食物補充。

 

且容易骨折。

臟、蛋黃等。

維生素 E

缺乏時神經功能會

有影響。

主要食物來源有植物油、深綠色蔬菜、豆類等。

維生素 K

缺乏時容易造成流血不止的

現象。

主要食物來源,如:菠菜、包心菜、甘藍、肝臟、蛋黃等。若凝血時間異常時,醫

師會建議以注射方式補充。

 

(八)藥物方面使用:

  1. 抗生素:術後需長期口服抗生素,最常服用的是 Cefspan 及 Bactrium,服用長達兩年左右。

  2. 類固醇:術後使用類固醇 Prednisolone,劑量慢慢遞減,一般服用 1 個月左右。

  3. 利膽劑:最常使用的口服利膽劑有 URSO。

  4. 保肝劑:最常使用的口服保肝劑有 Silymarin。 (九)觀察大便顏色的變化:

觀察及記錄病童大便顏色,以便返診時提供醫師了解病情的變化,大便顏色可了解術後膽汁分泌的情形。

(十)預防接種:

除非合併其他免疫機能不全,一般和正常小孩一樣,需按時接受預防注射,以避免發生更嚴重的傳染病。但是當病人有急性肝膽發炎、其他感染或病況不穩定時準備「肝臟移植手術」前,應暫時避免注射「活性減毒疫苗」,如: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卡介苗及小兒麻痺口服疫苗等。

(十一)定期門診追蹤:

出院後需長期門診追蹤,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膽紅素及作超音波、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等。

五、膽道閉鎖病童家屬之心理適應與社會資源運用:

(一)膽道閉鎖病童家屬之心理適應: 父母在獲知小孩罹患膽道閉鎖時常不知所措,有些父母會一直自責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或是懷孕時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其實膽道閉鎖至今病因不明,所以不是任何人的錯。在孩子確定診斷後,父母就要面對孩子罹病的事實,並且開始調適自己,因照顧孩子的過程需要父母的智慧與體力,家人的支持對主要照顧者-媽媽是相當重要的,孩子的健康需要全家人一起努力。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透過醫護人員及社工人員的指導與協助,使父母更有信心去面對。 (二)可運用之社會資源:

  1. 申請社會福利:

    (1)重大傷病卡:由主治醫師視病因開立重大傷病診斷書,至中央健保局。
    (2)台北市六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指設籍台北市之六歲以下兒童,可享有就醫時免部份負擔。

  2. 尋求醫院社工人員之協助:醫院的社工師可協助處理因疾病引起的社會、心理問題,家屬在就醫過程中可以尋求協助,減少父母的壓力及摸索的時間。若有經濟困難的家庭,也可透過醫護人員轉介給社工師,視情況給予醫療補助。
  3. 參與家屬聯誼會:父母在住院期間,可透過醫護人員或社工人員介紹認識其他病兒父母,一方面可更了解如何照顧病童,增加父母的信心及經驗,另一方面可藉由經驗分享,彼此互相加油打氣。目前本院已成立『小黃瓜家屬聯誼會』,此團體可提供家屬醫療照顧上最新的訊息及情緒上的支持,對父母有相當大的幫助。 對於膽道閉鎖病兒之照顧需要我們付出更多耐心與愛心,透過醫護人員及社工人員的指導及家屬之配合,提供膽道閉鎖病童更多更好的照顧,讓我們一起努力讓這些小寶貝都可以平安快樂的成長茁壯。

 

六、有問題請隨時提出,護理人員非常樂意為您服務;出院後如有任何疑問,可利用馬偕紀念醫院健康諮詢專線:台北馬偕(02)25713760,新竹馬偕 (03)5745098,台東馬偕(089)310150 轉624。諮詢時間:週一到週五上午 9:00~12:00,下午 2:00~5:00。

 

祝 您 平 安 健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