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肝臟及膽道疾病

2854    
TAGS
肝臟及膽道疾病

【肝臟及膽道疾病】

一.肝囊腫及缺陷腫瘤

先天性肝囊腫多數是因為痛、囊腫內出血或感染而診斷出來,通常可用手摸到囊腫。除非與膽道有交通,否則囊腫內常是漿液狀水分。肝缺陷腫瘤是一種良性畸形病變,通常為囊狀,可經由腹部觸診、超音波或電腦斷層診斷出來。治療方式是依囊腫大小及位置,做手術切開減壓或切除。

二.肝血管瘤

小孩子肝血管瘤常伴隨有其他器官的血管瘤,主要在皮膚或消化 道。如發生血小板過低、因血液分流而導致心衰竭、血管瘤出血、血管瘤壓迫其他器官等後遺症,就需要儘快就醫治療。

手術切除是較好的治療方式。若因腫瘤太大無法直接切除時,可利用類固醇或血管攝影微栓塞治療使腫瘤變小,再行切除。

三.肝母細胞瘤

肝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原發性肝惡性腫瘤,特別好發於兩歲以前的小朋友。這種瘤通常長得很快,大都在肝右葉,並併有體重減輕、發燒及胃口不佳,抽血檢查大都正常,但肝功能指數可能輕微上 升,α胎兒蛋白通常會增加。一般放射線檢查可幫助判定肝腫瘤大小及侵犯程度。唯一能治癒的方法就是手術切除。若無法手術切除,可利用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後,再看有無機會切除。

四.肝轉移性腫瘤

Wilms氏腫瘤是兒童腫瘤中最易轉移至肝者。在切除Wilms氏腫瘤時一併切除或於化學治療後再切除均可增加存活率。神經母細胞瘤亦可轉移至肝。嬰兒有肝轉移而無骨轉移的神經母細胞瘤歸類於第4-S期,預後很好。

五.膽道閉鎖

新生兒若有持續性高膽紅素症 (黃疤)合併有灰白色糞便,必須考慮是否為膽道閉鎖。如果核子醫學檢查發現膽汁無流下,則更應懷疑是膽道閉鎖。

只侵犯遠端肝外膽管者,可做總膽管腸道吻合術或膽囊腸道吻合術;侵犯到近端膽管或整個肝外膽道系統者,必須做肝門腸道吻合術。要有好的手術結果,最好在兩個月大前手術。以避免更嚴重的肝破壞。

六.總膽管囊腫

總膽管囊腫是肝外膽管呈囊狀擴張,臨床症狀包括黃痘、腹痛、發熱及腹部腫塊。 
其發生原因可能是先天性膽管壁異常,合併遠端阻塞引起,也可能合併肝內膽管擴張。通常膽管囊腫男女患病比例是1:4。

超音波是最好的診斷工具;有時電腦斷層、膽管攝影及核子醫學檢查也可用以診斷。內視鏡逆行性膽道攝影及經皮穿肝膽道攝影術也有人使用。治療方式是將膽感染控制好以後,再實施囊腫切術及膽道腸道重建手術。

七.膽囊疾病

在患有溶血性疾病,如鐮刀型貧血症、地中海型貧血症,常可見膽石症。有些正在接受全靜脈營養術的小孩子會發生膽紅素結石。診斷膽石症可利用X光片、超音波,甚至膽囊攝影術。治療方式是有症狀,或因溶血性疾病執行脾臟切除時,可執行膽囊切除術。

非結石性膽囊炎可能源自於膽汁鬱積,腹水及感染,特別是傷寒。臨床症狀是右上腹發炎反應。超音波可加以診斷。此時宜以胃管引流,給予靜脈點滴及抗生素,若有腹膜炎或膽囊過度脹大,則需緊急手術。此外,大多數有反覆復發症狀的病人,亦可做膽囊切除術。

八.門脈高壓

小孩子會有門脈高壓的兩大原因是:(1)肝內疾病引起靜脈阻塞; (2)門靜脈栓塞或海綿狀變形,而引起肝外門靜脈阻塞。

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等疾病均可引起肝內阻塞,從而引發門脈高壓、脾腫大、腹水及食道靜脈瘤。食道靜脈瘤可以用內視鏡來定位出血點,以血管攝影術來決定門靜脈及其側枝循環的狀況。若是有反覆食道靜脈瘤出血,可以考慮門脈體循環靜脈分流術。此手術在小孩比在成人少發生肝性腦病變。

若是因肝外門脈阻塞引起的食道靜脈瘤,有可能早至兩到五歲就開始出血。此時因血管太小不適合做分流術,因此可考慮直接結紮食道靜脈瘤或做內視鏡硬化治療,到八至十歲再做分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