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九旬人瑞「開心」成功 開心過生活

日期: 2015-01-30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4130    

傳統開心、微創手術皆可行 馬偕心血管外科跨團隊照護有功

92歲的黃老先生多月前因外出運動時胸痛而至馬偕紀念醫院求診,經心臟內科醫師診斷為冠狀動脈阻塞,因病人血管鈣化嚴重,無法以侵襲性較低之治療完成血路重建,而需進行傳統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經團隊完整綜合評估後,患者雖已屆九旬,但身體機能尚佳,可承擔傳統心臟手術,即使術後住院天數約增加一倍,但預後情況良好,現在已能如往常到公園散步活動。

當高齡患者罹患嚴重心血管疾病時,能否接受手術治療及術後是否能夠順利恢復一直是關鍵考量因素。收治黃老先生的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簡禎彥表示,過去對於高齡患者,考量身體機能衰退、併發症風險、術後恢復等因素,常不建議以手術治療。但近年來相關設備進步,這類病人多能改以微創方式進行瓣膜手術,術後則在心臟血管外科及加護病房醫護人員、呼吸治療、營養師及復健師組成之團隊強力應援下,獲得良好的照護,術後住院月餘即可順利出院。

簡禎彥表示,近年來共有10位90歲以上高齡患者接受心臟手術,最年長者為99歲,其中診斷為冠狀動脈阻塞及主動脈瓣膜狹窄者各半,甚至有一名患者二病兼而有之,這幾位高齡患者其實身體機能還不錯,惟因病痛須常進出醫院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透過完整的評估與適當的治療計畫,可以幫助高齡長者提供合宜的治療選項。

但他也強調,是否以手術處理高齡患者病痛,仍需事先通盤評估病人身體機能、器官老化及衰退程度、併發症、術後恢復等考量及風險,並與家屬充分溝通後,才得以考慮施行。

簡禎彥進一步補充,早期文獻均指出此類型高齡患者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常伴隨著高死亡率、高合併症及較長的住院天數。因而,冠狀動脈經皮介入性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療冠狀動脈阻塞,因侵入性較低而被認為針對高齡患者較能取代傳統開心手術。但若因病人冠狀動脈鈣化嚴重時則風險較高,且大型臨床研究亦顯示,若病人為3條或左主幹冠狀動脈疾病者,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2個月後其心臟或腦血管產生不良反應者,其比例較經皮介入性治療者為低。

而經導管置換心瓣膜手術(TAVI)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同樣因其侵入性較低而被認為較能取代傳統開心手術。但因手術費用高達百萬,非一般患者所能負擔,且其術後中風比率亦較傳統術式高,部分患者仍須以傳統開心手術治療。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君儀說,並非每一位高齡患者皆適合施行手術,仍需藉由專業團隊評估予以做最適當的治療計畫。目前馬偕紀念醫院不僅成功完成數例高齡開心手術,近年心血管外科團隊也完成許多高齡患者之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藉由心臟內外科團隊通力合作,使心臟醫學領域日益蓬勃發展,尤其高齡患者心血管疾病之整合醫療,成績有目共睹,實為患者福音!

###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