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全家一起沈迷網路世界 青少年表情呆滯形成社會萎縮

日期: 2016-06-20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11633    

媒體

蘋果日報(即時)

記者

邱俊吉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玩遊戲瘋到直接尿在房裡  醫:3C濫用成精神毒品

國內兒少3C網路成癮問題嚴重,有國小學童因沉迷網路遊戲,不想踏出房門,直接在房裡尿尿,也有國中學子因手機遊戲紀錄不佳,一氣下竟把手機扔出窗外,後來想搶媽媽的手機玩,搶不到,居然還怒嗆母親;醫師說,這類病例近年激增,患者的快樂完全來自3C世界,回到現實生活反而表情呆滯,有如「人工自閉」,各界再不重視這些「精神毒品」問題,後果堪慮。

馬偕醫院兒青少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今表示,日前收治一名14歲國中生,沉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假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3C產品使用時,便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 後來到她門診,確診為3C網路成癮。不過臧汝芬說,這些年類似病例愈來愈多,日前也有兒科醫師提及,有國小學童太愛打網路遊戲,害怕只要走開一下,紀錄便會受到影響,後來甚至連廁所都不敢去,竟然自備容器、直接在房間裡解尿,讓父母憂心不已。

此外,臧汝芬另舉一例,指她曾收治一名國中生,只要手機遊戲打不好便會暴走,有一次竟然氣到直接把手機丟出窗外,結果把手機摔壞、沒得玩了,又想拿媽媽的手機玩,媽媽不願意,個案立刻飆罵,情緒大失控。

臧汝芬表示,其實有些孩子的成癮和父母習慣有關,例如該名14歲國中生,在問診過程中,也發現他的爸媽是手機重度使用者,但成人心智發育已成熟,大量使用3C產品,也許還可保有正常生活功能,但兒少仍在成長階段,過度聲光刺激,恐將波及正常發育。針對兒少的3C使用,臧汝芬建議,扣除在校時間,周一到周五每天回家後不宜使用超過1小時,周六、日則每天不宜超過3小時,以免提高3C網路成癮風險。

媒體

東森新聞報

記者

嚴云岑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有樣學樣?國中生沈迷網遊不上學 原來父母也是低頭族

14歲的國中男阿緯(化名)生沈迷於網路遊戲,端午更是廢寢忘食,結果收假後爬不起來,也不想去上課。父母無奈斷網及沒收3C產品,沒想到阿緯竟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等症狀。家長帶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後,醫師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而在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提醒家長應以身作則,以免讓親子關係疏離影響正常學習與發展。

致力投入過動兒醫療的馬偕紀念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許多因沈迷於網路使用者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這種青少年會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過去許多民眾認為過動兒就是「坐不住、很好動」,但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了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像這名14歲的青少年,即可能合併嚴重缺乏社交接觸及人格異常問題。

臧汝芬表示,幫助這類型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介入的治療模式非常重要,安排會談、治療且規劃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幫助其走出成癮問題,回歸正常生活。

此外,孩子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治療過程中,父母絕是關鍵。臧汝芬不諱言,「家長與孩子應與一同參與治療。」為了解決網路成癮,臧汝芬也在日前推動成立「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期待提高大眾對專注力失調與網路成癮等問題的關注與認識,並透過正確的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幫助改善這類現象。

媒體

Nownews

記者

陳鈞凱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扯!小學生3C成癮 自接「尿管」省時打怪

網路、3C成癮,台灣孩子偏差行為越來越離譜,馬偕醫院兒科就曾收治一名小學生,沈迷於網路遊戲,整天把自己鎖在房間裡衝等、打怪,不吃飯不睡覺,甚至自製「尿管」接尿,只為了能夠不出房門,多點時間打遊戲;還有國中生因為遊戲打輸發怒,扔手機到窗外,回頭搶母親手機再接著打,被押著就醫。

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今(17)天表示,許多沈迷於網路、重度使用3C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臧汝芬說,這些孩子們,常在與人互動時出現表情呆滯、人際疏遠、表達能力差、社會萎縮、社會脫節等症狀,如同人工自閉、精神毒品上身。

父母帶著孩子一起過度使用3C,殺傷力更大。臧汝芬最近就收治一名14歲的國中男生,沈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假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網路和手機、平板後,突然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帶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後,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

臧汝芬強調,只要孩子每周使用網路、3C超過20小時以上,且不准他玩就會亂發脾氣、暴躁或脫序哭鬧,出現戒斷症候群,就是網路、3C成癮,需要治療,且家長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透過藥物、心理及正確的行為治療幫助改善這類現象。她建議,家長應管控孩子使用網路、3C時間,學校之外,平日每天不超過1小時,假日不超過3小時。

臧汝芬說,臨床發現,坐在電腦前、抓著手機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注意力」有問題,更常合併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

臧汝芬於6月19日(星期日)下午1:30也將在台北科技大學綜合館B1第二演講廳(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一號)舉辦「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衛教講座,分析現在孩子的情緒養成、如何建構孩子的快樂童年與打造優質的家庭互動等,講座免費免報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媒體

聯合報

記者

陳雨鑫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國中生網路成癮 父母也低頭族  醫 : 一起治療

分享14歲的國中男生沈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續假期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網路和3C產品使用時,便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家長帶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後,醫師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而在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提醒家長應以身作則,以免讓親子關係疏離影響正常學習與發展。

馬偕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許多因沈迷於網路使用者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這種青少年會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過去許多民眾認為過動兒就是「坐不住、很好動」,但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了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像這名14歲的青少年,即可能合併嚴重缺乏社交接觸及人格異常問題。

臧汝芬表示,幫助這類型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介入的治療模式非常重要,安排會談、治療且規劃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幫助其走出成癮問題,回歸正常生活。

此外,孩子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治療過程中,父母絕對是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臧汝芬不諱言的說:「家長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才對!」因此推動成立「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期待提高大眾對專注力失調與網路成癮等問題的關注與認識,並透過正確的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幫助改善這類現象。

媒體

聯合晚報

記者

彭宣雅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迷網路不吃不喝  脫水腎衰竭險死

一名青少年因為沉迷網路遊戲,長時間不吃不喝,最後脫水腎衰竭。醫師發現,他為了打電腦,連上廁所都不願意,甚至自己導尿,不想浪費時間去上廁所,最後被強制住院治療。精神科醫師表示,7、8年前門診有1/6的患者網路成癮,現在臨床上2/3都是這類的患者。

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醫師臧汝芬表示,這類小患者,被電腦、網路佔據過多的時間,就無法發展其他東西,如情緒、道德觀、價值觀、認知、禮貌、習慣,都被網路佔據了,長久下來,他的人際關係受影響,也少了和外界的連結,最後造成情緒障礙。

臧汝芬表示,這類患者通常面無表情,沒有情緒,對外界不感興趣;有的患者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狀,也與此有關。她說,有名19歲的青少年,因為喪母心情差,開始到網路世界尋求安慰,最後不吃飯、不睡覺,行為脫序完全拒學,最後出現砸壞警車的精神急性症狀,最後住院治療。

臧汝芬建議,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不要也划平板、玩手機,起帶頭作用。平日也和孩子約定好,上網路別超過1小時,假日也不應該超過3小時。若出現情緒障礙,焦躁不安,或行為失控,就應該立刻就醫

媒體

元氣網

記者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表情呆呆 孩子你網路成癮了嗎?

14歲的國中男生沈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續假期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網路和3C產品使用時,便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家長帶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後,醫師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而在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提醒家長應以身作則,以免讓親子關係疏離影響正常學習與發展。

致力投入過動兒醫療的馬偕紀念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許多因沈迷於網路使用者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這種青少年會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過去許多民眾認為過動兒就是「坐不住、很好動」,但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了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像這名14歲的青少年,即可能合併嚴重缺乏社交接觸及人格異常問題。

臧汝芬表示,幫助這類型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介入的治療模式非常重要,安排會談、治療且規劃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幫助其走出成癮問題,回歸正常生活。

此外,孩子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治療過程中,父母絕對是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臧汝芬不諱言的說:「家長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才對!」因此推動成立「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期待提高大眾對專注力失調與網路成癮等問題的關注與認識,並透過正確的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幫助改善這類現象。

媒體

中國時報

記者

廖珮瑜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沈迷網路如毒癮 應有專業醫療介入

 

瘋3C瘋到不願踏出房門尿尿!近來國內青少年3C成癮問題嚴重,有小學生竟然因為沉迷網路遊戲,一部也不想踏出房門,直接在房間裡設法解尿。也有國中生因遊戲成績不佳,怒將手機丟出窗外,還大聲嗆母親。醫師提醒,因沈迷於網路的青少年,與社會脫節,猶如使用精神毒品,應有專業醫療介入。

網路成癮,整天成謎3C產品的孩子,不只經常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一名14國中生,沈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續假期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父母沒收手機後,他甚至脾氣暴躁,髒話連連、怒嗆父母。另一名國中生則是打怪成績不佳,就怒摔手機,母親拒絕提供手機給他,一樣被飆罵。

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幫助這類型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介入治療,安排會談、治療且協助他們規劃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讓他們回歸正常生活。

過去許多民眾認為過動兒就是「坐不住、很好動」,不過臧汝芬說,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

臧汝芬提醒,孩子每周使用網路、3C超過20小時,不玩就會亂發脾氣、哭鬧,就可能是網路、3C成癮,需要治療,家長應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才能達到較好成效。

 

媒體

中央社

記者

張茗喧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國小童網路成癮 為省時間接尿管解尿

一名國小男童沉迷網路遊戲,不只廢寢忘食,甚至自行接尿管解尿。兒少心智科醫師說,近年這類病例激增,網路變成孩子的「精神毒品」,現實生活反而呆滯又自閉,呼籲爸媽當心。

馬偕醫院兒青少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今天表示,很多民眾認為「坐不住、很好動」才是過動兒,但臨床上卻發現,不少網路成癮的孩子,不僅注意力難集中,還會合併有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等問題。

她說,日前收治一名14歲國中生,沉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假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一旦父母沒收3C產品使用,便會脾氣暴躁、髒話連篇,後來就醫確診為3C網路成癮。

臧汝芬指出,近年類似病例越來越多,日前也有兒科醫師提及,一名國小學童太愛打網路遊戲,整天黏在電腦前連廁所都不去,憋尿憋到腎臟出問題,就醫返家後甚至自己接尿管在房間解尿,讓父母憂心不已。

有些孩子網路成癮,和父母習慣也有關,她說,曾遇過因網路成癮就診的國中生,問診中發現原來爸媽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

臧汝芬呼籲,兒少仍在成長階段,過度聲光刺激可能波及孩子正常發育,建議父母規定孩子平時回家後,用網路、3C產品不宜使用超過1小時,假日則每天別超過3小時,避免3C網路成癮。

媒體

聯合影音

記者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國中生網路成癮 醫師發現父母也是低頭族

14歲的國中男生沈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續假期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網路和3C產品使用時,便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家長帶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後,醫師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而在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提醒家長應以身作則,以免讓親子關係疏離影響正常學習與發展。

馬偕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許多因沈迷於網路使用者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這種青少年會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過去許多民眾認為過動兒就是「坐不住、很好動」,但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了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像這名14歲的青少年,即可能合併嚴重缺乏社交接觸及人格異常問題。

臧汝芬表示,幫助這類型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介入的治療模式非常重要,安排會談、治療且規劃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幫助其走出成癮問題,回歸正常生活。

此外,孩子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治療過程中,父母絕對是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臧汝芬不諱言的說:「家長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才對!」因此推動成立「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期待提高大眾對專注力失調與網路成癮等問題的關注與認識,並透過正確的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幫助改善這類現象。

媒體

亞洲醫療網

記者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全家一起沈迷網路世界 青少年表情呆滯形成社會萎縮

14歲的國中男生沈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續假期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網路和3C產品使用時,便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家長帶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後,醫師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而在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提醒家長應以身作則,以免讓親子關係疏離影響正常學習與發展。

致力投入過動兒醫療的馬偕紀念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許多因沈迷於網路使用者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這種青少年會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過去許多民眾認為過動兒就是「坐不住、很好動」,但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了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像這名14歲的青少年,即可能合併嚴重缺乏社交接觸及人格異常問題。

臧汝芬表示,幫助這類型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介入的治療模式非常重要,安排會談、治療且規劃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幫助其走出成癮問題,回歸正常生活。

此外,孩子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治療過程中,父母絕對是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臧汝芬不諱言的說:「家長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才對!」因此推動成立「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期待提高大眾對專注力失調與網路成癮等問題的關注與認識,並透過正確的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幫助改善這類現象。

臧汝芬醫師將於6月19日(星期日)下午1:30假台北科技大學綜合館B1第二演講廳(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一號)舉辦「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衛教講座,分析現在孩子的情緒養成、如何建構孩子的快樂童年與打造優質的家庭互動等,講座免費免報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媒體

華人健康網

記者

黃曼瑩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網路成癮傷害大 國中生竟有社會萎縮現象

暑假快來了,家長要小心孩子沈迷網路世界,造成「網路成癮」!門診竟然發現有小學生打遊戲為了省上廁所時間,自插尿管。另有1名14歲國中男生則是沈迷網路,竟而廢寢忘食無法收心上課、表情呆滯,經過家長送醫診斷為「網路成癮」,並已有社會萎縮症狀。

家長要小心孩子沈迷網路世界,恐造成「網路成癮」!

父母應以身作則 勿成為手機重度使用者

馬偕紀念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這1名國中男生當父母沒收網路和手機、平板後,突然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後來經過父母帶到兒童心智科門診治療,醫師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提醒家長應以身作則,以免讓親子關係疏離影響正常學習與發展。

許多因沈迷於網路使用者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這種青少年會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像這名14歲的青少年,即可能合併嚴重缺乏社交接觸,以及人格異常問題。

網路成癮恐惡化為憂鬱症

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了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

治療「網路成癮」的青少年,父母絕對是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大部份擔心家人網路成癮的人,主要是憂心個案無法適應社會,而影響就業等謀生能力,其實對網路成癮症的個案而言,最嚴重的傷害,是錯過許多人生的經驗;長此以往,可能讓自己失去調適的動機,而影響未來在人際上的適應。

治療孩子網路成癮 父母是關鍵的角色

臧汝芬醫師表示,治療「網路成癮」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介入的治療模式,同時安排會談、治療且規劃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

治療孩子網路成癮,父母絕對是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在此呼籲「家長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並且推動成立「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期待提高大眾對專注力失調與網路成癮等問題的關注與認識,並透過正確的行為治療幫助改善這類現象。

媒體

東網

記者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青少年沈迷網路如毒癮 醫師籲接受專業醫療

瘋3C瘋到不願踏出房門尿尿!近來國內青少年3C成癮問題嚴重,有小學生竟然因為沉迷網路遊戲,一步也不想踏出房門,直接在房間裡設法解尿。也有國中生因遊戲成績不佳,怒將手機丟出窗外,還大聲嗆母親。醫師提醒,因沉迷於網路的青少年,與社會脫節,猶如使用精神毒品,應有專業醫療介入。

網路成癮,整天沉迷3C產品的孩子,不只經常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一名14國中生,沉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續假期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父母沒收手機後,他甚至脾氣暴躁,髒話連連、怒嗆父母。另一名國中生則是打怪成績不佳,就怒摔手機,母親拒絕提供手機給他,一樣被飆罵。

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幫助這類型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介入治療,安排會談、治療且協助他們規劃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讓他們回歸正常生活。

過去許多民眾認為過動兒就是「坐不住、很好動」,不過臧汝芬說,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

臧汝芬提醒,孩子每周使用網路、3C超過20小時,不玩就會亂發脾氣、哭鬧,就可能是網路、3C成癮,需要治療,家長應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才能達到較好成效。

媒體

中華日報

記者

黃興文

日期

105年6月17日

版面

 

標題

少年3C成癮 自接尿管導尿

一名  14歲國中男生因迷上網路遊戲,不但飲食不正常連上廁所都嫌麻煩,乾脆關在房間自接尿管導尿。醫師提醒,沈迷於網路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會出現嚴重自我封閉,也會產生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問題展。

這名國中生因沉迷網路而不想上課,若父母沒收網路和  3C產品,便會脾氣暴躁、髒話連篇,家長帶到心智科門診後,醫師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會談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

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許多沉迷於網路的年輕族群,漸漸會跟現實社會脫節,並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等;臨床也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的孩子,注意力也會出現問題,並合併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及藥物濫用等,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這名國中生可能就合併嚴重缺乏社交接觸及人格異常問題。

臧汝芬表示,這類型的患者需要藥物、心理、社會介入的治療模式,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慢慢有成效,幫助其走出成癮問題,回歸正常生活。

此外,孩子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治療過程中,父母絕對是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臧汝芬不諱言,家長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因此推動成立「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期待提高大眾對專注力失調與網路成癮等問題的關注與認識,並透過正確的行為治療幫助改善。

媒體

自由時報

記者

吳欣恬

日期

105年6月18日

版面

 

標題

小學生沈迷網路遊戲  還自插尿管導尿

有國小學童因沉迷網路遊戲,不想踏出房門,竟自插尿管導尿;也有青少年不想讓媽媽干涉自己使用網路,就把媽媽關在家門外。

醫師指出,兒少自我控制能力不佳,父母常覺得「上網不至於害死小朋友」未嚴加限制,最後因網路成癮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遲緩、人際及社會疏離,嚴重程度相當於長期精神病患者,呼籲政府重視。

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醫師臧汝芬說,門診遇到注意力不集中求診的兒少患者,2/3有網路過度使用的問題。

她指出,網路過度使用和網路成癮不但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更合併了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等問題,若未及早就醫,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

門診中,見到不少網路成癮的極端病例,像是被父母強制帶往醫院,躺在地上哭鬧、打滾;因網路成癮作息日夜顛倒,半夜找東西吃,被父母責罵便暴力相向,父母只得報警處理。

臧汝芬指出,在上課就學和日常生活以外,每週使用網路超過20小時,且一旦沒有網路可用,就出現情緒低落等症狀,就是網路成癮。

常見網路成癮的兒少,其父母就是網路重度使用者,因此覺得「上網不至於害死小朋友」,縱容子女上網,沒有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

臧汝芬強調,兒少自我控制力不佳,網路成癮會合併出現情緒障礙、人格異常,以及社會疏離,嚴重程度相當於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及長期精神病患者的情況。

臧汝芬呼籲衛福部和教育部共同合作,及早找出網路過度使用的兒少集中就醫治療,避免未來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媒體

中國時報

記者

廖珮妤

日期

105年6月18日

版面

 

標題

憋尿瘋3C 小學生自插尿管

瘋3C瘋到不願踏出房門尿尿!有小男生因為沉迷網路遊戲,一步也不想踏出房門,竟自己插尿管、包尿布。也有國中生遊戲成績不佳,怒摔手機,還大聲嗆母親。醫師提醒,沉迷網路的青少年,若影響生活、與社會脫節,猶如使用精神毒品,應有專業醫療介入。

自我封閉 身材兩極化

適度娛樂可調劑身心,不過沉迷3C產品,甚至影響到社會功能、人際關係就要多注意,他們不只經常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一名14歲國中生,沉迷於網路遊戲,端午假期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父母沒收手機後,他脾氣暴躁,髒話連連、怒嗆父母。另一名國中生則是打怪成績不佳,就怒摔手機,母親拒絕提供手機給他,一樣被飆罵。

醫療介入 生活步正軌

甚至有小學生,憋尿玩遊戲,憋到腎臟出問題、就醫治療,回家後竟有樣學樣,自己在房間插尿管、包尿布,一步也不願離開電腦,就是要爭取時間打怪。

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說,幫助這類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介入治療,安排會談且協助他們規畫活動,更重要的是「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家長與孩子參與治療,效果更好。

媒體

ETtoday

記者

 

日期

105年6月18日

版面

 

標題

瘋網路遊戲不想離開電腦 國小童自插「尿管」導尿

一名國小男童沉迷網路遊戲,整天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廢寢忘食,甚至不想要因為去廁所而中斷遊戲,竟然自插導尿管,有時候則包尿布。醫師表示,近年這類病例激增,網路、3C已經成為孩子的「精神毒品」,患者不上網的時候,大多反應遲鈍、表情呆滯

致力投入過動兒醫療的馬偕紀念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17日表示,過去許多民眾認為過動兒就是「坐不住、很好動」,但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了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

臧汝芬說,日前收治一名14歲國中男生,他沉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續假期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網路和3C產品使用時,便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後來就醫確診為網路成癮,而在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

近年類似病例越來越多,臧汝芬指出,之前也有兒科醫師提及一名國小男童整天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玩網路遊戲,連廁所不肯去,憋尿憋到腎臟出問題,住院時曾接受導尿治療,返家後竟然有樣學樣,自己接尿管有時候則包尿布。

臧汝芬表示,許多因沉迷於網路使用者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這種青少年會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而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她指出,幫助這類型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介入的治療模式非常重要,安排會談、治療且規劃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幫助他走出成癮問題,回歸正常生活。

媒體

蘋果日報

記者

邱俊吉

日期

105年6月18日

版面

 

標題

迷電玩懶如廁 童自插尿管

兒少網路成癮 國中生搶媽手機

網路、3C成另類毒品。一名就讀小學的男生因沉迷網路,長期憋尿,導致腎臟出問題,住院時曾接受導尿治療,竟有樣學樣,出院後為了不要因上廁所中斷遊戲,竟自插導尿管,有時則自包尿布;醫師說,近年這類病例激增,患者不上網時,多反應遲鈍,表情呆滯,如「人工自閉」,網路、3C已成為「精神毒品」。

馬偕醫院兒少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昨說,網路成癮是指每周上網或使用3C逾20小時,且一旦不能使用就會情緒失控,近年18歲以下兒少有網路成癮問題的人愈來愈多,例如該名自插導尿管的小學生,她雖不是其主治醫師,而是從其他兒科醫師得知此病例,但聽聞者無不詫異。 

膀胱功能恐退化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洪峻澤說,長時間憋尿,腎臟儲存的尿液會無法送到膀胱,將導致腎臟發炎;至於自插導尿管,技巧不難,痛感也不算強烈,只要試過幾次,兒少也可辦到,但若長此以往,除膀胱功能會減退,未來還恐不插導尿管便尿不出來,且若兒少的包皮過長,尿道口附近恐細菌孳生,即使導尿管有消毒,管子經尿道口仍可能把細菌帶入泌尿道、引起感染,實在沒必要為遊戲冒這種險。
臧汝芬說,之前她還曾收治一名國中生,因遊戲打不好,一氣之下竟把手機扔出窗外,後來該名國中生想玩遊戲,就搶媽媽的手機,搶不到,居然怒嗆母親;此外,另有一名14歲國中生,沉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假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3C產品時,竟飆出連篇髒話,後來到她門診,確診已上癮。 

不上網時表情呆

她說,這類網路成癮患者,不上網時多反應遲鈍,表情呆滯,無法與外界互動,形同人工自閉。
三軍總醫院精神部主任葉啟斌說,不少成癮兒的父母也有成癮跡象,但成人心智成熟,正常生活未必會受影響,兒童則仍處發展階段,心智成長易受波及,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叫小孩少用,自己卻離不開手機。
他說,該孩子因無法使用3C,便會與家人爭吵,或使用後無法起床、上課等,應速就醫,就醫時會先了解患者沉迷遊戲的原因,例如無法控制衝動、無法紓解壓力或家庭教養問題,然後就原因進行解決及治療,嚴重者還要搭配降低衝動的藥物。 

家長可陪伴使用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說,3C產品中,電腦成癮性還較低,平板電腦、手機風險更高,建議家長可與孩子一起使用,除觀察小孩使用狀況,也可增進親子感情。 

預防兒少網路3C成癮注意事項

●陪孩子一起上網,並觀察孩子的使用時間和反應
●電腦宜擺在家中的公共區域;針對平板電腦,建議與小孩約定使用時間,每次以半小時為限
●建議兒少於周一到周五期間,每天放學回家後使用3C勿逾1小時,周六、日,則每天不宜超過3小時
●若孩子因無法使用3C,便會與家人爭吵,或使用後常導致無法起床、上課等,應速就醫
資料來源:臧汝芬醫師、葉啟斌醫師、許正典醫師 

媒體

三立新聞

記者

徐士庭 、李依純

日期

105年6月18日

版面

 

標題

迷打怪!小學生玩網路遊戲懶出門 自插導尿管、包尿布

3C遊戲廣告充斥各媒體廣告,兒少若自我控制能力不佳,很容易就沉溺其中無法自拔,更可能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人際關係疏離、學習力遲緩等,網路成癮會有多誇張,現就傳出有國小學童因沉迷網路遊戲懶得走出房間上廁所,竟然自插尿管導尿!

別以為上網不至於害死小朋友!3C遊戲氾濫恐造成嚴重學童身心發展障礙!日前就傳出一名小男生玩遊戲到一步也不想踏出房門,竟自己插尿管、包尿布;還有一名14歲國中生,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廢寢忘食,爸媽沒收手機後,該生變得脾氣暴躁、飆罵髒話;也有青少年因為不想被干涉使用網路,還把父母關在家門外。

據《自由》報導,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醫師臧汝芬表示,門診遇到注意力不集中求診的兒少患者,有2/3都是網路過度使用問題。網路過度使用和網路成癮若未及早就醫,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臧汝芬呼籲政府應該重視,相關單位應共同合作,及早找出因應措施,避免未來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媒體

快點TV

記者

陳雨鑫

日期

105年6月18日

版面

 

標題

國小男童瘋遊戲打怪離不開電腦 自插尿管、包尿布「解放」

一名國小男生因沉迷網路遊戲,一步也不想踏出房門,竟自己插尿管、包尿布,電玩成癮情形令人無法想像。醫師提醒,沉迷網路的青少年,若影響生活、與社會脫節,猶如使用精神毒品,應有專業醫療介入。 一名國小男童沉電玩遊戲,竟自插尿管、包尿布,也不願離開房間上廁所。圖非當事人。(示意圖/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一名國小男學童憋尿玩遊戲,憋到腎臟出問題,就醫治療仍沒學乖,回家後竟有樣學樣,自己在房間插尿管、包尿布,一步也不願離開電腦,只為爭取時間打怪。無獨有偶,一名14歲國中生,打網路遊戲打到廢寢忘食,日前適逢端午連假,瘋迷遊戲更加毫無顧忌,結果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上學,被父母沒收手機後,竟暴走怒嗆父母髒話。 對此,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說,幫助這類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介入治療,安排會談且協助他們規畫活動,更重要的是「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家長與孩子參與治療,效果更好。 適度娛樂可調劑身心,若沉迷3C產品、電玩遊戲,影響到社會功能、人際關係,家長們恐怕就得多注意,因為3C成癮者不只經常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等狀況,往往還會半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健康問題,不可不慎。

媒體

民報

記者

黃筱珮

日期

105年6月18日

版面

 

標題

救救網路成癮的孩子!家長也請放下手機、參與孩子的治療

網路成癮已是全球通病!日前中國大陸一年輕男子因網路成癮,聲稱不上網便會失眠,為過正常生活,犯盜竊罪要求法官重判,想藉著吃牢飯強迫戒掉網癮。台灣有國小生不想因為上廁所影響打電玩,竟然自接尿管。醫師呼籲,要救網癮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參與陪同治療,若是持續忽視這個問題,網癮者很可能合併嚴重缺乏社交接觸及人格異常問題。

網路成癮已滲透許多家庭,日本政府注意到這個問題,兵庫縣今年5月招募20名青少年,把他們送到沒有網路的島上,希望讓孩子走出虛擬世界。南韓政府也在今年初的國家政策調整會議上決定,將電玩遊戲、酒精、依賴性藥品、網路、賭博列為5大上癮物進行管理,各中小學也預計實施網路遊戲和智慧型手機上癮鑑別檢查。

青少年沈迷網路 不想上學

台北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類似問題愈來愈多,有位14歲國中男生因沈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續假期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網路和3C產品使用時,便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的情況。

這青少年的家長憂心不已,把孩子帶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後,醫師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在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臧汝芬提醒家長應以身作則,以免讓親子關係疏離影響正常學習與發展。若是持續忽視這個問題,網癮的孩子很可能合併嚴重缺乏社交接觸及人格異常問題。

日前有兒科醫師提及,一名國小學童太愛打網路遊戲,整天坐在電腦前連廁所都不去,憋尿憋到腎臟出問題,就醫返家後為了繼續沈浸網路世界,自己接尿管在房間解尿,讓父母看了搖頭、不知如何是好。

臧汝芬表示,許多因沈迷於網路使用者的青少年,已形成社會脫離現象,這種青少年會出現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且往往伴隨肥胖或營養不良等兩極化問題。

不及早處理  長大更堪慮

過去許多民眾認為過動兒就是「坐不住、很好動」,但臨床上發現,坐在電腦前不動如山的孩子,往往不僅僅「注意力」有問題,而是合併網路成癮、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藥物濫用等問題,若不及早正視、導正與處理,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

臧汝芬表示,幫助這類型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介入的治療模式,安排會談、治療並規畫活動,更重要的是「讓病人相信你在幫助他」,才會漸收成效,幫助其走出成癮問題,回歸正常生活。

此外,孩子網路成癮的形成與治療過程中,父母絕對是扮演關鍵的角色。臧汝芬呼籲「家長與孩子應該一起參與治療!」因此推動成立「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期待提高大眾對專注力失調與網路成癮等問題的關注與認識,並透過正確的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幫助改善這類現象。

臧汝芬醫師將於6月19日(星期日)下午1時30分,於台北科技大學綜合館B1第二演講廳(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一號)舉辦「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衛教講座,分析現在孩子的情緒養成、如何建構孩子的快樂童年與打造優質的家庭互動等,講座免費免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媒體

東森新聞

記者

 

日期

105年6月18日

版面

 

標題

只想上網打怪!國小男童「自插尿管」包尿布

因為太沉迷電玩遊戲,一名小學生,長期憋尿憋出問題,就醫治療後,回家就有樣學樣,自己在房間插尿管、包尿布,爭取更多上網打怪的時間。醫師提醒,沉迷網路的青少年,如果影響到生活,就像使用精神毒品,應該要有專業醫療介入。

這名國小學童因為害怕走開一下,網路遊戲的紀錄就會受到影響,長期憋尿的結果導致腎臟出問題,就醫接受插尿管治療,也包過尿布,出院後,竟學著自己插尿管或包尿布,直接在房間裡解尿,就是要爭取更多玩遊戲的時間。另外,還有一名3C網路成癮的14歲國中生,因為喜歡網路遊戲,連假期間打到忘我,收假後還不想回學校,父母沒收其3C產品,該名國中生不但脾氣暴躁還罵髒話。同樣一名國中生,只要手機遊戲成績不好就會暴氣,有一次還氣到把手機摔壞,媽媽拒絕把自己的手機借他玩,結果不但飆罵,還產生情緒失控的情形。

馬偕醫院兒青少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孩子的成癮和父母習慣有關,有的爸媽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成人可以自我控制,或許還可保有正常生活功能,但因為兒少仍在成長階段,過度聲光刺激,恐波及正常發育。幫助3C網路成癮的青少年需要藥物、心理、社會介入治療,臧汝芬建議,扣除在校時間,周一到周五每天回家後不宜使用超過1小時,周六、日則每天不宜超過3小時,以免提高3C網路成癮風險。

媒體

聯合報

記者

陳雨鑫

日期

105年6月19日

版面

 

標題

青少年有網癮 恐罹人工自閉症

玩瘋了!一名小六男童沉溺於網路遊戲,為拚分數排名不吃、不睡,想省下尿尿時間,竟然自接尿管導尿,另有國中生半夜打遊戲被媽媽勸阻,發狂尖叫猛揍媽媽,父母不得不報警自救。醫師指出,學童網路成癮問題嚴重,家長要以身作則,少用手機,並阻止孩子過度沉溺。

台北馬偕兒童青少心智科醫師臧汝芬指出,門診最年輕的網路成癮症患者僅國一,一下課就窩在房間玩手機,擔心挨罵,常把自己反鎖在屋內,吃飯就像是監獄一樣,端著飯菜到房間,吃完飯菜就把餐盤放到門口;曾因不願讓家長看到自己在家玩手機,連大門都反鎖,不讓大人回家。

有國中生則是手機遊戲比賽輸了,用力砸手機,沒得玩遊戲,居然搶走媽媽的手機,還尖叫大吼,家長沒轍只好讓他繼續玩;也有國中生為了網路遊戲毆打家長,家長須要報警才能遏止兒子的脫序行為。

臧汝芬說,沉迷於網路使用的青少年,常有表情呆滯、社會萎縮、嚴重自我封閉等症狀,也就是「人工自閉症」,且伴隨「肥胖」、「營養不良」兩極化問題。

最近出版新書「全部的你」的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定一,也觀察到國內兒童青少年情緒失控的嚴重,他指出,日前等紅綠燈時,一名六歲學童不斷碎念「紅綠燈怎麼這麼久」、「要遲到了」,接著拿手機飆髒話,罵父母「都是你沒幫我準備好,害我遲到」。他認為,成人及小朋友均應適時讓情緒煞車,以免陷入集體焦慮。

臧汝芬指出,七年前她曾調查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發現每六人就有一人網路成癮,如今卻變成每十人就有六人。令人擔心的是,這些孩子如未接受治療,常合併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等問題,長大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憂鬱症。

為此,臧汝芬成立「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幫助家長預防孩子網路成癮,她表示,當孩子出現網路成癮等症狀,家長跟孩子應該一起接受治療。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