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全身發黴!極低體重早產兒遭黴菌感染 菌絲球塞滿腎臟癱瘓功能

日期: 2018-11-13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4104    

馬偕團隊傾力救治 巧手置逆行性輸尿管導管沖洗黴菌救回小命

下週就要過三歲生日、被醫護人員暱稱「小黴」的小縈,平時最愛跟爸媽露營。三年前還是極低體重早產兒的她,全身遭到黴菌感染,幾乎鬼門關走一遭,在馬偕兒童醫院醫護團隊努力不懈的搶救下,才從死神手裡把小縈帶回爸媽的懷裡。

全身發黴!極低體重早產兒遭黴菌感染 菌絲球塞滿腎臟癱瘓功能說明圖片
馬偕兒童醫院醫護團隊與小縈一家人合影,提前慶祝三歲生日。
(右一起為兒童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錦城、兒童腎臟科主任蔡政道、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
(左起為曾照顧小縈的護理師,左三及四為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張瑛珍、新生兒病房護理長陳揚瑜)

28週因大量早期破水後提前剖腹產、出生體重僅1152公克的小縈,在外院接受早產兒照護的過程中陸續出現無尿、嘔吐、腹脹等異狀,轉診後送至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收治的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表示,在詳盡檢查後發現小縈全身都是黴菌感染,包括腎臟、心臟瓣膜、眼球、骨頭及血液皆感染抗藥性念珠球菌,尤其是腎臟的腎盂跟輸尿管完全被黴菌絲形成的黴菌球所阻塞,導致無法產尿及排尿。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蔡政道主任表示,當時黴菌球已阻塞小縈的腎盂及輸尿管,造成完全沒有尿液的產生,除腹膜透析與靜脈抗黴菌藥物治療外,必須設法去除部分黴菌再使用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灌流,一般會搭配電腦斷層導引施以經皮腎盂引流,但因小縈為極低體重早產兒(體重低於1500公克),腎臟雖然因發炎腫脹但也僅有5至6公分,加上腎盂及輸尿管已被黴菌塞滿,完全沒有漲大的腎盂(水腎)可供適合的引流管放置。因電腦斷層導引經皮腎盂引流失敗,醫護團隊翻遍文獻報告一度無計可施,也是小縈跟死神最為接近的時刻。

全身發黴!極低體重早產兒遭黴菌感染 菌絲球塞滿腎臟癱瘓功能說明圖片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蔡政道主任解說當時病童狀況及處置

專精兒童泌尿系統手術的馬偕兒童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錦城坦言,當時真的是「沒招了」,在為小縈的禱告中突然靈光一閃,決定嘗試以逆行性輸尿管導管治療的方式進行尿液引流並加上抗黴菌藥物灌流治療,但是在極低體重早產兒身上的施行難度非常高,全球相關文獻更是前所未聞。

 

「雖然沒把握能成功,但是不嘗試的話小孩就沒救了!」許錦城醫師帶著團隊齊心禱告後,於開刀房在小縈全身麻醉的情況下,以F6號(約2 mm的外徑)的膀胱鏡經由尿道進入膀胱,到達輸尿管進入膀胱的開口處,將一條F3號(約1 mm的外徑)的輸尿管導管逆行性放入輸尿管至腎盂處,再以X光攝影確定位置,此導管並經尿道連通至體外。除引流外,每六小時施以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灌流。

全身發黴!極低體重早產兒遭黴菌感染 菌絲球塞滿腎臟癱瘓功能說明圖片
順利置放逆行性輸尿管導管(右圖)並以X光確認位置

經此治療,小縈隔天即有尿液排出並恢復正常尿量,腎臟功能也逐步恢復,一個月後超音波追蹤確認無黴菌殘留後即移除該灌流導管。此治療方式及個案報告亦於本月刊登於2018年的國際泌尿學期刊UROLOGY

 

許瓊心醫師表示,早產兒照護過程中,若有感染則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加上身上諸多維生及治療用管線,黴菌或細菌感染的狀況時有所聞,但像小縈這樣全身性黴菌感染的案例卻十分罕見,全世界僅能找到一篇相關文獻,在醫療照護過程更是「關關難過關關過」,住院期間除了腎臟問題,心臟瓣膜、眼球、骨頭也因為黴菌感染而必須手術治療。

 

小縈在馬偕新生兒加護病房及新生兒中重度加護病房共住了233天,最後確認心臟裡兩顆小小的黴菌球都已經消失,才取得醫師許可順利出院。小縈的爸媽回憶起那段過程,對馬偕兒童醫院的醫護團隊只有「千萬個感激」。因為小縈全身性的黴菌感染,連醫師都坦言存活機率不高,一個月就動了七、八次手術,家屬病危通知簽名到麻木。醫護團隊依然很積極地搶救,甚至在小縈情況危急時,許瓊心醫師日夜守在小縈的病床旁以利隨時應變,「馬偕醫護團隊真是小縈的貴人!」

###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