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與從前的自己相比 恍神與健忘小心是失智症前兆

日期: 2023-09-15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與從前的自己相比 恍神與健忘小心是失智症前兆
馬偕率失智共照盟友齊力宣導防失智

 

        生活上有一點小迷糊的人不少,但如果您與以往相比隨著年齡增長常變得漫不經心、眼神渙散,做起事來丟三忘四、總是要旁人提醒或是上班族專長的能力在一段時間內「功力大減」,且年齡愈大生活處理能力變得愈不得心應手,小心這些都可能與失智症有關,千萬不要輕忽。

▲馬偕紀念醫院中區失智共照中心聯合為失智症家庭提供各項服務


根據全球失智症疾病統計,65歲以上人口中,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90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有2人罹患失智症,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失智症的罹病人數亦在持續攀升。由於失智症屬於一種長期認知行為功能退化的腦部疾病,照顧者的身心耗損與照顧技巧更是需要重視的課題。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結合長期照護中心、台北社區醫學中心等單位,今(15)日與中山區失智共照合作夥伴聯合宣導民眾認識失智症,提醒民眾早期發現各項症狀。


讓家人認識你 全家才和樂

       馬偕紀念醫院張文瀚總院長在宣導活動致詞時表示,老化的過程是緩慢而漸進的,從現在起,關心家中長者的生活起居與行為表現,一旦發現異狀,應該尋求醫療群的支援與協助,延緩失智惡化的程度,「讓家人認識你,全家才會更和樂。」一旦家人因失智而遺忘並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時,照顧者的壓力會更大,也建議照顧者要適時尋求共照網的協助,找到身心紓壓的方式。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老人精神科主任林承儒表示,9月21日是國際失智症日,失智症已被列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臺灣雖未被列入,但隨著超高齡化社會來臨,應該對於失智照顧有更多的認識,目前馬偕結合永樂教會樂智學園、永和耕莘醫院朱崙老人住宅萃智學堂、新康居家職能治療所(中山站)以及台北市中山老宅等共照體系,持續以提供病人社交認知維持與社會功能協助等方式,為失智患者提供友善支持系統。

 

▲張文瀚總院長提醒民眾多留意身邊長者才能早期發現失智症


延緩惡化程度拉長平穩期為首要目標
       由於現今沒有可以根治失智症的治療藥物,能夠做的都是早發現早介入,延緩惡化速度,期待拉長平穩期,減少病程進展到中度失智時伴隨的失能問題。
林承儒表示,高齡化與少子化的極端現象,背後所反映的是未來在醫療之外,家庭照顧的人力與支持度會是非常隱憂的問題,特別是照顧失智症是一段非常漫長辛苦的過程,以往失智症平均壽命為7-8年,目前10年、甚至照顧品質良好的病人,存活20年的個案也不少,為避免讓照顧者的壓力更加沈重,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也十分重視家屬團體,藉由分享照顧歷程與技巧,試圖緩解照顧者龐大的身心壓力。

 

與從前的自己相比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莊奕晨醫師則提醒,不是每個粗枝大葉的人都是早期失智症的高危險群,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疾病,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最好的早期自我觀察指標是「跟從前的自己相比」,如果年紀愈大變得愈健忘、恍神、簡單的事也做不好、語言表達能力不佳、時間與方向感變差等,都是早期失智症的重要指標,提醒應至精神科、神經科或失智症門診尋求專業診斷。

精神醫學部莊奕晨醫師提醒失智風險警示


參與「2023年國際失智月活動」的舞者羅宜宜女士,也以自己罹癌並伴隨照顧失智症母親20年的親身經驗,宣導照顧者學習簡易式的呼吸法,讓自己能夠適時在緊繃的情緒中找至身心平衡。

▲曾為20年失智症照顧者以度呼吸法教導照顧者紓壓


為提供民眾更完整的失智症相關訊息,精神醫學部特別設立臉書粉絲團,只要在臉書搜尋「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失智共照中心」,即有最新且最實用的相關資訊,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失智共照中心聯合相關位共同投入防治失智症宣導


###
 

<.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