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革熱(Dengue fever) |
簡介: |
登革熱又叫典型登革熱(classic dengue),或原發性登革熱(primary dengue),係由蚊子(埃及斑蚊Aedesaegypti或白線斑蚊Aedesalbopictus)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熱疾,而以高熱、頭部、肌肉、骨頭、關節的奇痛,後眼窩痛以及發疹為主要症狀。傳染窩:一般認為人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為唯一的傳染途徑,但在馬來西亞西部與西非,另有猴子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報告,亦即是森林傳播循環(forest transmission cycle)。 |
傳染方式: |
人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台灣重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albopictus)。病媒蚊經叮咬病毒血症期(viremia)的病患8~12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其時期可能長達幾個月。登革熱之傳播須經由具有感染之媒蚊叮咬,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病人在發病前一天及發病後約5天內,血液裡就會有病毒,此時期若蚊蟲吸取病人的血液,病毒會在蚊體內繁殖,經8~12日後蚊蟲才有感染力。此後其終生皆具傳染力。病媒蚊如在氣溫攝氏18度以下,吸取含有病毒之血液時,病毒並不會在蚊體內繁殖,故不具感染性。在高溫下已具有感染力之蚊蟲,如置於溫度攝氏18度以下,將會喪失感染,但如再度置於高溫時會恢復傳染性。 |
潛伏期: |
約3~14天,通常約5~8天。 |
防治方法: |
1. |
宣導民眾作好孳生源清除工作,以及避免被病媒蚊叮咬,包括作住屋加裝紗窗、紗門、出入高感染地區宜穿著長袖衣服與長褲、以及在裸露部位噴防蚊液。 |
2. |
在社區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監測病媒蚊密度及明瞭該社區的孳生源所在,以利孳生源清除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