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HIV感染/AIDS |
簡介: |
1. |
指感染後約2-6星期會出現感冒樣的原發性感染症狀。 |
2. |
指感染愛滋病毒後到出現臨床症狀的期間,一般是5-10年(目前稱為隱形期或次臨床期)。但是,如前述,愛滋病毒感染後的病程快慢不一。空窗期或潛伏期時,許多患者沒有症狀,患者可能繼續從事高危險行為,因此成為愛滋病毒防治的漏洞。 |
|
症狀: |
超過50%的患者會出現像感冒、類似傳染性單核球過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like)(發燒、紅疹、喉痛、淋巴結腫、無菌性腦膜炎等),而後這些症狀消失,患者進入無症狀的隱性期或次臨床期。在過去的自然病程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患者在5-10年後發病成為AIDS(即愛滋病)。愛滋病的相關疾病甚為複雜,而且變化多端。在臺灣地區患者的症狀,根據臺大醫院的調查,以不明原因的發燒、腹瀉、體重減輕、咳嗽、喘氣、口腔念珠菌等感染最為常見。 |
預防方法: |
1. |
要有忠實可靠的性伴侶,並正確、全程使用保險套,避免性交易或性服務之消費。 |
2. |
不要與別人共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用具,如剃刀、刮鬍刀、牙刷或任何尖銳器械、穿刺工具。 |
3. |
使用拋棄式空針、針頭。 |
4. |
避免不必要之輸血或器官移植。 |
5. |
性病患者儘速就醫。 |
6. |
當您的性伴侶無法提供安全性行為,又不願做好愛滋病防範措施時,就應拒絕與其發生性行為。 |
*與愛滋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共同生活要注意什麼?
1. |
與愛滋病毒的感染者或患者共同生活、沒有發生性行為,並不容易感染愛滋病毒。 |
2. |
個人的盥洗用具,尤其是刮鬍刀、牙刷、梳子,不可混用。 |
3. |
在處理任何沾血或膿液的污物時,應特別小心。 |
4. |
保持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避免互相傳染。 |
5. |
避免處理小孩、動物的排泄物、翻花圃的泥土,因動物的排泄物容易帶有致病原。 |
6. |
應每年定期做皮膚結核菌素試驗,如出現陽性反應時應接受醫師檢查,以便儘早預防、治療。 |
7. |
如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腹瀉、咳嗽、頭痛,應儘快找有經驗的醫師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