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認識經前症候群

41026    
TAGS

認識經前症候群衛教單張QRCODE

認識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節錄自「婦產科常見病症與保健百科 」

淡水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嘉訓

 

相信有許多女性曾經有過週期性的情緒異常,以及生理不適。若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種現象通常發生於月經來潮的前幾天,這些症狀統稱為經前症候群。有研究報告指出,高達80%至90%的婦女,在30、40年的月經週期中,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經前症候群的困擾。其中更有3-8%的人會嚴重到產生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 ,這是一種精神病學上的診斷,表示情緒障礙已經嚴重到會影響日常的生活機能。

在臨床上,所謂的「症候群」是指一種疾病,常會同時出現某些症狀。而經前症候群,顧名思義這些症狀出現於月經之前,精確地說是發生於黃體期(排卵日起至月經來潮之間的14天) 。大部分的病人症狀開始於月經來潮之前的4-10天,到了月經來潮,症狀就會逐漸消失,直到下次月經前的這段時間又再次出現。

經前症候群包括的症狀相當廣泛,可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1. 情緒層面:包括緊張、焦慮、情緒低落、躁動、沮喪、易怒。
  2. 行為層面:包括消極退縮、倦怠、嗜睡、厭食。
  3. 認知層面:會有注意力不集中。
  4. 身體層面:背痛、頭痛、乳房漲痛、關節及肌肉酸痛、噁心等。
  5. 代謝層面:水分滯留體內造成腹脹、體重增加、水腫,許多病人會因喉部水腫造成聲音沙啞、喉嚨痛,而誤認為自己是反覆的感冒。
  6. 運動層面:協調力變差、暈眩等現象。
  7. 神經層面:包括腸絞痛、腹瀉、盜汗、心悸等症狀。
  8. 其他:如青春痘、髮質乾澀。

這些症狀包涵了生理與心理層面,對於現代婦女在職業以及家庭壓力愈來愈重的負擔下,每個月面臨這樣的煎熬實在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所幸約40%的經前症候群是屬於輕度的,往往只有輕微的體重增加、頭痛,以及些許的情緒異常。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經前症候群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因為經前症候群都發生在月經週期的黃體期中,所以長久以來都認為這與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有關係。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內分泌失調造成經前症候群,目前還沒有完全的了解。最近研究發現,可能和醛類脂醇(Aldosterone) 、女性荷爾蒙、黃體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這些內分泌有關。

對於經前症候群的治療,根據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的建議,可以分成幾個階段來進行:

  1. 生活型態的改變:因為經前症候群是一種週期性的症狀,因此到了接近症狀發作的這段時間,應該避免攝取咖啡因、戒菸、規律的運動與營養補充(鈣質、維他命B6等),以及充足的睡眠。
  2. 藥物治療:使用的藥物大致可分為抗焦慮藥物、內分泌調節藥物,以及口服避孕藥。目前新一代含有Drospirenone(DRSP)的口服避孕藥,已經證實對治療經前症候群有很好的效果、以及較少的全身性副作用。可作為治療的首選藥物。
  3. 對於嚴重的經前焦慮症可能需要以藥物持續的治療幾個星期以上,再觀察臨床上的治療效果。

由於前面曾提到約40%的經前症候群是屬於輕度的,因此對多數的患者而言,認識經前症候群並且有恆心的調節生活型態,必要時加上藥物治療,大多數的病人可以緩解這些不適,掙脫每個月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