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中心
新冠肺炎下的守護者
新冠肺炎下的守護者
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黃勇評醫師
2020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不僅造成重大的生命與經濟上的損失,也造成一些日常生活習慣的根本改變。雖然新冠肺炎是一個以呼吸道為主的疾病,但仍然有不少可能的神經科症狀及併發症,其中缺血性腦中風是個罕見但會遇到的病症。在防疫的日子裡,有哪些能做的,有哪些可預防的,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新冠肺炎簡介
致病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屬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nae)之beta亞科(betacoronavirus),外表為圓形,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的突起因此得名。冠狀病毒會引起人類和脊椎動物的疾病,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疾病。造成人類感染大流行的冠狀病毒,包括2002年的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2012年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最新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臨床表現與嚴重程度
目前已知罹患COVID-19確診個案之臨床表現包含發燒、乾咳、倦怠,約三分之一會有呼吸急促。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在神經症狀方面,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嗅覺和味覺的喪失。其次還有頭暈、肌肉痛等類流感症狀。比較少見的症狀包括腦炎、意識混亂、腦血管病變、癲癇等等。報告指出,約有14%出現嚴重症狀需住院與氧氣治療,5%需加護病房治療。
新冠肺炎如何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目前COVID-19 造成缺血性中風的機轉還未完全明瞭,但可能與全身感染性發炎引起的敗血症誘發高凝血症(sepsis-induced coagulopathy, SIC)相關。 當身體處於敗血症誘發的高凝血症時,體內的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凝血酶原時間(PT)和D-雙合蛋白(D-Dimer)會逐漸升高,會導致內皮功能障礙和微小血栓形成,進一步塞住血管,最終導致組織缺氧性壞死,形成梗塞性腦中風。
預防缺血性腦中風兼顧 新冠肺炎~
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AHA)提出來的健康生活指引,也就是所謂的生活簡單七件事(Life’s Simple 7),其中包含4項行動指標(吸煙、飲食、體育運動、體重指數)及3項生物指標(空腹血糖值、膽固醇、血壓),共7項指標。
再讓我們看看美國CDC更新造成COVID-19重症的風險因子:慢性腎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肥胖、免疫缺乏(癌症)、糖尿病、鐮刀型貧血、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抽菸..等等。是不是跟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簡單的說,不吸菸、控制飲食、定時運動、控制體重、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的人,心血管會比較健康,年老時得到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的風險比較低,此外即使不幸感染了SARS-CoV-2,演變成重症的機會也會減少許多。
血壓藥的迷思
傳說中,吃血壓藥會增加得到SARS的機率。這個傳說從2002年SARS流行時就一直喧囂塵上,延續至今。是真是假,請聽小編報給你知。
目前,病人常用的血壓藥大概分為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RAS)阻斷劑(ACEI/ARB)、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鈣離子阻斷劑(CCB)以及利尿劑(Diuretics)四大類藥物機轉來達到降血壓的效果。其中ACEI/ARB是藉由ACE1/ACE2調控RAS系統中AT-I/AT-II的活性,來達到血管放鬆,血壓下降的目的。
ACE2 廣泛分布在人的肺臟、小腸、腦血管等,把ACE2 當成一個進出血管內膜的鑰匙不為過。有些研究觀察到使用RAS阻斷劑可能會增加ACE2,可能潛在地促進COVID-19的感染,因而引起使用RAS阻斷劑是否安全的擔憂。但也有些研究則發現COVID-19肺炎患者血清的AT-II顯著較高,這和病毒量和肺損傷程度呈線性關係。經由RAS阻斷劑來調節RAS,導致ACE2表現增加,可能有助於減輕AT-II的某些有害作用。
目前已經有許多專業學會已經針對COVID-19患者使用ACEI / ARB提出了建議,均建議對COVID-19的患者不需要停止使用ACEI / ARB。
在COVID-19肆虐下,腦中風急性處理流程有了什麼樣的調整?
自從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問世後,神經科醫師兢兢業業,分秒必爭;中風黃金3小時延長到4.5小時,口號從「FAST」變成「臨、危、不、亂」,都顯示著中風急性處理流程的完善與幫助更多中風患者的初衷。然而隨著COVID-19席捲全球的情況下,捉襟見肘的時間更顯得雪上加霜。如何在最有限的時間與資源,盡可能地達成評估與治療,目前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流程。不過隨著各國的經驗逐漸增加,台灣腦中風學會也給出了以下的原則與建議:
- 各醫院自行擬定因應COVID-19疫情之急性中風protocol。重點在於病人分艙分流,讓高度懷疑與基本排除為COVID-19的個案從急診檢傷起,就走不同流程,避免延誤一般民眾的治療權利。
- 對於確診COVID-19的患者,由於接受急性中風治療之利弊證據尚未充足,再加上保護各醫院之神經科醫護人員,應非常審慎評估特殊急性中風治療之必要性、人員安全 性、傳染病傳播之風險性與醫療能量之承載能力後,做好萬全保護之情況下,盡量治療。
- 現在3C產品發達,鼓勵各醫院推廣遠距通訊診察之功能,鼓勵各醫院推廣遠距通訊診察之功能,減少不必要之暴露風風險。
總結
新冠肺炎雖然來勢凶猛,但台灣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守護下,仍維持境外移入為主、零星社區個案之狀態,在疫情仍如火如荼之際,戴好口罩,穩定用藥,控制三高,把握健康七件事,減少交叉傳染,也守護自己的健康。
Reference:
- Hess DC, Eldahshan W, Rutkowski E. COVID-19-Related Stroke. Transl Stroke Res 2020;11:322-325.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台灣腦中風學會: 台灣腦中風學會針對急性中風流程因應COVID-19疫情調整之建議
-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fection and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Published Online: April 3,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