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間

首創轉基因肥胖斑馬魚 建立減肥藥物篩檢新模型

日期: 2012-09-15 | 來源: 公共事務課 5666    

 

媒體

聯合晚報

記者

黃玉芳

日期

101年9月13日

版面

 

標題

台灣研究:斑馬魚助人體肥胖解密

 

 小小的斑馬魚,可能幫助人類解開肥胖的秘密。台北馬偕醫院與中原大學合作,開發出基因轉殖的肥胖斑馬魚,不僅體型比較胖、血糖調節能力較差,症狀也跟人類肥胖症相同,由於肥胖魚體積小、成本低,未來可作為減肥藥物的前期測試。

 

首創轉基因肥胖斑馬魚 建立減肥藥物篩檢新模型說明圖片

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右)與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左),成功開發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左方瓶罐),做為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右罐為正常斑馬魚。記者胡經周/攝影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表示,斑馬魚本來是觀賞魚,近年成為醫學界研究肝癌、代謝症候群、老化等疾病的熱門動物。以往研究肥胖雖有肥胖鼠,但斑馬魚體積小、方便飼養,因此研究團隊耗時三年,找出和脂肪生成、細胞存活相關的「Akt」肥胖基因,只要讓Akt過度表現,正常餵食下的斑馬魚就會成為「易胖體質」的肥胖魚。

 

外觀看起來,肥胖斑馬魚的體型比原先的斑馬魚「膨脹」,有的甚至因脂肪多到「滿」出來,在頭部等處形成脂肪瘤;也出現血糖調節能力變差、三酸甘油脂過量累積、活動力顯著下降等人類肥胖症的特徵。

 

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表示,已申請基因轉殖肥胖魚專利,未來可作為研究肥胖的生理、病理變化,及大規模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過去老鼠實驗可能需要好幾個月,但斑馬魚實驗兩到三周就能看到結果。

 

蕭崇德說,斑馬魚體積小,只要將少量藥物灑在水中,就會被魚吸收,能減少珍貴萃取藥物的測試成本,證實效果再用老鼠等較大型動物進行進一步試驗。另外,肥胖斑馬魚「肥滿度」高,未來也有可能作為擷取魚油的經濟作物,避免深海魚油有汞污染、輻射污染等隱憂。

         


 

 

媒體

中央社

記者

龍瑞雲

日期

101年9月13日

版面

 

標題

斑馬魚研究 助減肥藥物篩選

 

馬偕醫院與中原大學合作研究3年,首創「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建立減肥藥物篩選新模型,並獲刊登在國際期刊。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表示,衛生署十大死因排行疾病中,有8項與肥胖有關,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表示,與馬偕醫院產學合作,首創「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作為研究肥胖及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並在未來也可能養殖擷取魚油。

 

蕭崇德表示,研究利用人體與斑馬魚體中的「Akt基因」,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在餵食後,開始顯著肥胖,且也出現血糖調節能力變差,活動力、活存率都下降,這與人類肥胖症相似。

 

林達雄說,斑馬魚具有容易進行藥物篩選等優點,透過「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在未來可作為研究肥胖、代謝症候群發病機轉的動物模式,還可作為快速篩選治療新藥的平台。

 

研究成果以「肥胖斑馬魚模型用於減肥藥物篩選(Introducing fat fish for anti-obesity drugscreening)」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刑(PLoSOne)」,研究同時收錄在專研疾病機轉的期刑「疾病模型與機理(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

 

 

 

媒體

自由時報

記者

洪素卿

日期

101年9月14日

版面

A16生活新聞

標題

基轉斑馬魚易胖 可試減肥藥

 

國人研發易胖體質的斑馬魚,未來可協助試藥!

 

馬偕醫院與中原大學合作進行基因轉殖斑馬魚研究,研究人員將可調控細胞生長的Akt基因轉入斑馬魚後,發現斑馬魚變得很容易發胖,甚至年紀輕輕就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肥胖相關疾病,跟人類肥胖的表現幾乎一致。

 

研究發現跟人類肥胖表現極相似

這項研究是由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與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合作進行。林達雄說,原本開發Akt轉基因斑馬魚,是為研究腫瘤,沒想到意外養出「易胖魚」。

 

林達雄解釋,Akt基因過去並沒人把它直接與肥胖相連結,而是拿來做癌症研究。這次研究發現,Akt基因經過度活化的斑馬魚,明明餵食一般的量、體重卻比正常斑馬魚胖了三成;而且一般斑馬魚原本可以活三年,但這群胖魚平均活了六個月、年紀輕輕就死於肥胖相關疾病,根本沒有機會看到它們發展出腫瘤。

 

林達雄說,未來這類轉基因斑馬魚不僅可以用來當作開發減重藥物、糖尿病治療藥物的平台。由於可以讓魚的脂肪量提升,亦可能開發做為魚油的來源。

 

他指出,過去也有老鼠實驗發現,讓Akt基因表現降低時,老鼠會長得特別瘦小。若以實驗鼠做研究、一天成本要一百元,用斑馬魚只要三元;且同樣的空間,一缸可以養二、三十隻,而老鼠只能養兩、三隻,斑馬魚模式相對經濟實惠。

 

 

 

媒體

台灣新生報

記者

蘇湘雲

日期

101年9月14日

版面

9聚焦

標題

醫、學合作成功開發轉基因斑馬魚

 

醫、學合作成功開發出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Akt基因過度活化,細胞就容易增生,脂肪細胞便大量增加。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與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研究團隊表示,這種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可作為研究肥胖、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希望未來可以造福更多肥胖症患者。

 

林達雄、蕭崇德表示,由於Akt訊息傳遞路徑與細胞生長、細胞存活、脂肪生成及脂質生成有關,因此建構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就可進一步研究脂肪生成調節機制。

 

蕭崇德指出,研究結果發現,斑馬魚一旦Akt過度活化,只要一吃東西就會開始發胖,體重比Akt正常斑馬魚增加三~五成,以人類體重六十公斤計算,相當於增加到八十公斤。且體重增加的斑馬魚不僅血糖調節能力變差、骨質容易疏鬆,且壽命也折半,有早衰、提早老化的傾向。這些現象與人類的肥胖症很相似。

 

研究進一步顯示,過度肥胖主要為三酸甘油脂過量累積而成,同時組織中的脂肪及脂質生成相關基因表現也都受到調升,因而導致肥胖形成。

 

目前研究成果除刊登於權威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One)),同時也被專研疾病機轉的權威期刊「疾病模型與機理」(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選評為本季重要創新生物模型研究之一。此研究發現目前正在進行專利審查,未來研究團隊也會積極與外界討論進一步合作之可能性。

 

 

 

媒體

中華日報

記者

黃興文

日期

101年9月14日

版面

B2醫藥資訊

標題

肥胖斑馬魚 一魚二用

 

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與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合作開發出首創的 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作為研究肥胖及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也可能成為擷取魚油的來源。
 

林達雄表示,斑馬魚是一種小型淡水魚,近年廣泛用於研究脊椎動物的胚胎發育、藥物篩選,毒物測試。 Akt是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的一種,其與細胞生長、細胞存活、脂肪生成及脂質生成有關,因此建構 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來研究脂肪生成的調節機制。
 

結果發現, 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在餵食後開始顯著肥胖,不僅出現血糖調節能力變差,活動力與活存率也顯著下降,這些現象與人類的肥胖症相同。
 

蕭崇德表示, 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不但可研究肥胖,又因肥胖魚的脂肪較多,可用人工養殖抽取魚油。

 

 

 

媒體

Upaper

記者

 

日期

101年9月14日

版面

28健康

標題

斑馬魚肥胖 症狀好像人

 

小小的斑馬魚,可能幫助人類解開肥胖的秘密。台北馬偕醫院與中原大學合作,開發出基因轉殖的肥胖斑馬魚,不僅體型比較胖、血糖調節能力較差,症狀也跟人類肥胖症相同,由於肥胖魚體積小、成本低,未來可作為減肥藥物的前期測試。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表示,斑馬魚本來是觀賞魚,近年成為醫學界研究肝癌、代謝症候群、老化等疾病的熱門動物。以往研究肥胖雖有肥胖鼠,但斑馬魚體積小、方便飼養,因此研究團隊耗時三年,找出和脂肪生成、細胞存活相關的「Akt」肥胖基因,只要讓Akt過度表現,正常餵食下的斑馬魚就會成為「易胖體質」的肥胖魚。

 

外觀看起來,肥胖斑馬魚的體型比原先的斑馬魚「膨脹」,有的甚至因脂肪多到「滿」出來,在頭部等處形成脂肪瘤;也出現血糖調節能力變差、三酸甘油脂過量累積、活動力顯著下降等人類肥胖症的特徵。

 

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表示,已申請基因轉殖肥胖魚專利,未來可作為研究肥胖的生理、病理變化,及大規模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

 

 

 

媒體

TVBS

記者

 

日期

101年9月13日

版面

 

標題

國內首創斑馬魚研究 助減肥藥篩選

 

衛生署公布100年的國人10大死因,其中就有8項是和肥胖有關,馬偕醫院和中原大學研究3年,首創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作為研究肥胖和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這個研究成果還被刊登在國際科學期刊上。

 

一條條斑馬條文的小魚游來游去,這些魚兒來頭可不小,馬偕醫院和中原大學合作研究3年,利用人體和斑馬魚體中的「AKT基因」,首創「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建立肥胖動物模型,方便減肥藥物的高速篩檢工作,這個研究成果還被刊登在國際知名的「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

 

馬偕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第一個(經濟效益)在藥物開發,因為魚的成長比較快一點,我們可以做大量藥物的篩檢,第二個經濟價值是在魚油的萃取。」

經濟效益相當高和過去研究相比,一隻老鼠一天的單位成本要100元,但魚只要3到4元,成本差了30倍。林達雄:「用室內養殖方式,可以獲得大量魚油,那這個魚油是身體萃取出來的,所以它不包含基因的部分,可以避開所謂基因轉殖的,大家所擔心的問題。」

 

而肥胖已經是文明病,根據衛生署公布100年10大死因排行榜,像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等,其中就有8項都和肥胖有關,這項研究還可作為快速篩選治療新藥的平台,對肥胖造成的疾病幫助不小。

 

 

 

媒體

華人健康網

記者

張世傑

日期

101年9月13日

版面

 

標題

肥胖斑馬魚妙用!減肥藥篩檢新模型

 

肥胖是影響國民健康的最大隱形殺手,因此肥胖研究與藥物的開發,已經刻不容緩。以往臨床研究多以大白鼠做為試驗對象,但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與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攜手合作,成功開發出首創的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作為研究肥胖及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未來亦可能成為擷取魚油的經濟作物,引起國際醫界高度關注。

 

林達雄主任醫師表示,斑馬魚是一種小型亞熱帶淡水魚,近年來在全世界被廣泛用於研究脊椎動物的胚胎發育,甚至推廣至疾病研究、藥物篩選,以及毒物測試。由於Akt 訊息傳遞路徑與細胞生長、細胞存活、脂肪生成及脂質生成有關,因此建構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來研究脂肪生成的調節機制。

 

研究結果發現,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在餵食後,開始顯著肥胖,不僅出現血糖調節能力變差,活動力與活存率也顯著下降,這些現象與人類的肥胖症相同。進一步研究顯示,過度肥胖的表徵主要為三酸甘油脂過量累積而成,同時脂肪及脂質生成相關的基因於組織中均被高量地調節,因而導致最終肥胖的形成。

 

蕭崇德助理教授指出,斑馬魚除了是觀賞魚外,也可用在實驗室裡的藥物篩檢,主要是因斑馬魚是脊椎動物,且具有近似人類的各種器官系統,如心臟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尤其斑馬魚胚胎非常小,所需要的藥劑量非常少,且發育快,比使用白老鼠試驗節省且快速。

 

此嶄新的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未來除了可作為研究肥胖、代謝症候群發病機轉之動物模式,還可作為快速篩選治療新藥的新平台。另外,由於肥胖魚的脂肪較多,也可利用人工養殖作為抽取魚油的來源,避免海洋重金屬污染的問題。

 

目前此研究除刊登於權威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同時也被專研疾病機轉的權威期刊「疾病模型與機理」(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選評為本季重要創新生物模型研究之一。此研究發現目前正在進行專利審查,未來亦將積極與外界討論進一步合作可能性。

http://top1health.com/Article/7921

 

 

 

媒體

NOWnews

記者

陳鈞凱

日期

101年9月13日

版面

 

標題

減肥藥有沒效?馬偕養出轉基因肥胖魚 一吃就知道

 

想減肥,花大錢買的減肥藥有沒有效?未來先丟給魚吃就知道!馬偕醫院與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研究團隊,最近成功養出一種轉基因的「肥胖魚」,吃一樣的飼料,體重卻比一般正常魚胖上30%,不但可拿來篩檢減肥新藥有沒有效果,研究代謝症候群機轉,還能用人工養殖作為抽取魚油的來源,發展性備受國際矚目。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與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原本是想研究癌症機轉,這才開發Akt轉基因斑馬魚,沒想到,竟意外養出功能更多的「肥胖魚」。

 

林達雄表示,Akt可調控細胞成長,與細胞生長、細胞存活、脂肪生成以及脂質生成都有關,研究發現,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在正常餵食之後,不僅出現血糖調節能力變差、活動力下降的現象,還顯著變胖,明明餵食一樣的量,體重卻要比一般正常斑馬魚多出30%。

 

不僅如此,研究團隊還發現,這些「肥胖魚」不但胖的快,壽命也比較短,正常斑馬魚可以活3年,肥胖魚存活期卻只有6個月,與分析國人十大死因當中跟肥胖相關的8項,平均使人短命10至20年的結論,不謀而合。

 

林達雄指出,用肥胖魚當篩檢減肥新藥第一關,好處多多,不但用藥量小、投藥方便,由於魚體積小,代謝藥物的速度快,觀察藥效更容易、也更清楚,且飼料成本一天不到3元,比用老鼠來做實驗的一天100元,經濟實惠多了。

 

研究團隊強調,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未來可作為研究肥胖、代謝症候群發病機轉的動物模式,另外,由於肥胖魚的脂肪較多,也可利用人工養殖作為抽取魚油的來源,避免海洋重金屬污染的問題。

 

目前研究結果正在申請專利,考慮技術轉移給藥廠,研究也備受國際矚目,除刊登於權威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同時也被專研疾病機轉的權威期刊《疾病模型與機理(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選評為本季重要創新生物模型研究之一。

  

 

媒體

台灣醒報

記者

劉彥萱

日期

101年9月13日

版面

 

標題

胖斑馬魚肥胖基因 魚油可做減肥藥

 

斑馬魚竟然也有和人類一樣的肥胖基因!這是馬偕醫院醫生林達雄與中原大學助理教授蕭崇德兩人開發的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因斑馬魚有和人類一樣的AKt肥胖基因,所以可用來當做研究肥胖及開發減肥藥物的篩檢模型。

 

Akt是一種肥胖基因。據研究結果發現,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在餵食後,開始顯著發胖,不僅出現血糖調節能力變差,活動力與活存率也顯著下降,這些現象與人類的肥胖相同。

 

蕭崇德表示,Akt訊息傳遞路徑與細胞成長、細胞存活、脂肪生成、脂質生成有關,因此建構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來研究脂肪生成的調節機制。林達雄也說,斑馬魚具備容易進行藥物篩選等諸多優點,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除了作為研究肥胖、代謝症候群發病轉機之動物模式外,還可作為快速篩選治療新藥的新平台。

 

另外,肥胖魚的脂肪多,不但可用來開發減肥藥,也可利用人工養殖作的方式,作為抽取魚油的來源,未來可能成為擷取魚油的經濟作物。

 

此外,肥胖已是本世紀最嚴重的文明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肥胖已成為全球性負擔,是最容易被忽視,且發病率急遽上升的一種疾病。衛生署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中,即有8項與肥胖相關,可見肥胖不僅是健康殺手,更是造成生活品質降低及增加醫療費用的重要因素。

 

 

 

媒體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記者

徐詠絮

日期

101年9月13日

版面

 

標題

用肥胖斑馬魚 進行減肥藥物篩檢

 

斑馬魚除了是觀賞魚外,也可用在實驗室裡的藥物篩檢,中原大學與馬偕紀念醫院合作開發首創的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透過肥胖斑馬魚與人類肥胖症相似的症狀,未來可進行減肥藥物篩檢,也可利用人工養殖作為抽取魚油的來源。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與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合作,開發首創的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主要是讓斑馬魚增加過量的Akt1基因而變得肥胖,不但出現糖尿病、血糖調節能力變差的症狀,活動力與存活率也顯著下降,這些現象與人類的肥胖症相同,蕭崇德助理教授表示,透過開發出來的肥胖斑馬魚,未來可作為研究肥胖及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

 

有別於以老鼠進行實驗,利用斑馬魚進行藥物篩檢的好處是魚的體積小,篩檢藥量省,藥物測試時也可直接放入水中讓魚吸收,在國外已透過斑馬魚來篩檢幾千到幾萬種藥物,蕭崇德助理教授說,這項研究成果已被《疾病模型與機理》期刊列為本季重要的創新生物模型研究之一,目前正申請專利,希望透過肥胖斑馬魚的篩檢機制,未來能開發相關的減肥藥物。

 

 

媒體

優活新聞網

記者

陳承璋

日期

101年9月13日

版面

 

標題

「魚」也能作為減肥藥物篩檢模型?

 

魚,也能夠成為研究肥胖及開發減肥藥物的動物模型?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達雄與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蕭崇德成功開發出首創的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可作為減肥藥物篩檢的新模型,成為肥胖患者的新福音。目前此研究除刊登於權威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同時也被專研疾病機轉的權威期刊《疾病模型與機理》(Disease Models & Mechanisms)選評為本季重要創新生物模型研究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肥胖已成為全球性負擔,是最容易被忽視,發病率卻急劇上升的一種疾病。衛生署公佈100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中,即有8項與肥胖相關,肥胖儼然成為健康殺手;而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成為減肥藥物篩檢的新模型,對於肥胖患者為一大好消息。 

 

林達雄及蕭崇德表示,由於Akt 訊息傳遞路徑與細胞生長、細胞存活、脂肪生成及脂質生成有關,因此建構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可研究脂肪生成的調節機制。研究結果發現Akt過度活化的斑馬魚在餵食後,開始顯著肥胖,不僅出現血糖調節能力變差,活動力與活存率也顯著下降,這些現象與人類的肥胖症相同。

 

研究還顯示,過度肥胖的表徵主要為三酸甘油脂過量累積而成,同時脂肪及脂質生成相關的基因於組織中均被高量地調節,因而導致肥胖的形成。林達雄及蕭崇德指出,斑馬魚具備容易進行藥物篩選等諸多優點,此嶄新的Akt轉基因肥胖斑馬魚未來除了可作為研究肥胖、代謝症候群發病機轉之動物模式,還可作為快速篩選治療新藥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