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部
外科部
達文西 Xi 病友分享
病友分享
受訪者-曾先生 撰稿者-李岱貞
我在一次例行性健康檢查時,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面對不熟悉的疾病,當下我沒有太驚慌,而是想趕快先蒐集資料,了解並認識初期攝護腺癌的症狀與治療方式。在四處詢問之後,我發現馬偕紀念醫院泌尿外科自1999 年開始發展至今,致力於發展微創手術替代傳統的大傷口泌尿系統手術,並且執行攝護腺癌根除術及腹腔鏡泌尿道重建等手術能力及經驗豐富,因此便主動前往泌尿科林文榮主任門診就診。
在與林文榮醫師充分討論後,醫師建議我進行攝護腺癌根除術,並提出傳統泌尿系統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等手術方式讓我選擇。在考量自身年紀已經60 歲,以及比較手術可能帶來的後遺症之後,我選擇了適合高齡病人、傷口小、恢復又快的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手術。
雖然達文西機器手臂相較於其餘手術方式費用較高,但是因為面對的是癌細胞,又位在腹腔較深處,因此我寧願選擇達文西機器手臂,除了有3D 立體超高解析度視覺影像幫助醫師在手術中看的比較清楚,也期待靈活的機器手臂能夠將癌細胞切除的較乾淨,不要再復發。住院八天期間,我身上僅一個五公分,要將攝護腺拿出來的較大傷口,其他的小傷口都很快的復原;只有開完刀後前兩天因為傷口疼痛需要止痛劑,後半段的住院時間幾乎沒有大礙,第四天開始已能下床走動,慢慢恢復原本的作息。
自去年9 月底開刀至今,目前我仍然定期回診追蹤,但是已回復原本的生活。手術成功後,很感謝我的心情仍然一如往常的平靜。我想謹慎的面對疾病,多方查詢資料,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方式就不必太過緊張。
全然交托醫師,高齡手術效果良好 胸腔外科
受訪者-洪滿寶 撰稿者-李岱貞
我今年已經85歲了,在2012年被診斷出罹患食道癌,為了尋找最合適的醫生而四處尋覓,偶然間得知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外科黃文傑主任在食道癌方面相當權威,因此決定轉來淡水馬偕紀念醫院治療。
我相當喜歡黃文傑主任親切的態度,他總是細心地與我及家人討論最佳的治療方式。又考量到我上了年紀,為了避免往後還要負擔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在仔細檢查我的身體狀況後,評估其餘器官功能都還完整,體力足以承受開刀,因此建議以達文西機器手臂開刀治療。
為了更了解何謂達文西機器手臂,我兒子便上網搜尋達文西機器手臂的相關資料,他發現達文西機器手臂小傷口、出血量少的特點,適合像我一樣的高齡病人;對於體力日漸衰減的老人家而言,達文西手術術後恢復期短,也比較節省體力。因此在黃文傑主任的清楚說明後,我們就相當放心接受建議。
8月9日開刀當天,家人在手術室外焦急的等待,期盼我趕快從開刀房出來。我記得開刀時,雖然有上麻藥,因此手術過程不會痛,但是還是能感覺到喉嚨有東西在拉扯。那種拉扯的感覺令我有些恐懼,但是躺在手術台上時,就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完全將自己交託給醫生。
手術在晚上十一點結束,開刀成果相當成功。 手術完成初期,我都是暫時透過直通胃的管道進食,讓喉嚨充分休息,三個月後就能夠恢復正常進食。令我很感謝的是,復原的過程傷口完全不痛,連刺痛感都沒有,傷口也照顧的相當良好。
並且手術後很快的就恢復精神,一個月之後就能重拾我最愛的散步運動。 而達文西手術的成功,還意外的讓我成為黃文傑主任鼓勵其餘病人的成功案例。其他人看見我這麼高齡,仍然有如此好的醫療效果,便能鼓起勇氣接受適合的治療方式。我很開心自己的經驗也能夠分享給別人、鼓勵別人。
現在在醫生的建議下,為了預防疾病復發,因此我繼續配合黃文傑主任進行後續的電療治療,雖然相較於手術過後的好精神,耗費體力的電療對我而言較為吃力,但是我仍然願意全力配合醫師,朝復原之路邁進。
周惠如 小姐
我有高血壓、糖尿病的遺傳基因,卻沒有定期追蹤檢查。一月終於因血糖過高酮酸中毒,引發急性心肌梗塞。那時感覺心頭上有物體重重的壓著我,快要喘不過氣,心臟內科楊宗燁主治醫師緊急將我送入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的內科加護病房搶救。穩定後做了心導管檢查,發現有三條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頓時宛如晴天霹靂。
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當時楊宗燁主治醫師建議以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來進行治療,並請心臟外科李君儀主任會診。我知道傳統上是在胸骨切開一個接近30公分大的傷口進行手術,病人需要數星期才能回復原本生活。但李君儀主任建議我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在左胸口藉由數個極小的傷口來進行微創手術,最大的優點是傷口小且美觀,大幅降低傷口的疼痛及不適。
由於我是糖尿病患者,因此更適合此低感染率的手術,手術出血量較少,進而減少輸血需求。同時恢復時間也較快,縮短住院天數。
決定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做心臟冠狀動脈繞道微創手術後,術前院方貼心的安排我和先生到心臟外科加護病房,預先告知術後的情形,減少我們心理的焦慮和不安。
手術順利 返家過年
2月4日早上我被推進了開刀房,歷經了11個小時的煎熬,在開刀房外的親人終於盼到我在晚上7時30分被送進心臟外科加護病房。
手術過後其實左胸的傷口不太痛,疼痛感反而來自於左手前臂上取下一段橈動脈作為繞道手術的血管。而因為使用呼吸器易造成肺部塌陷,所以護理人員鼓勵我儘早自行呼吸,同時指導我接受呼吸方面的治療。
第二天便順利的拔管,上午會客時間就能告訴親人「我很好」,晚上則喝了一些流質食品。第三天拔除鼻胃管後我已經可以自行坐起並吃了一些粥;接下來兩天則拔除尿管、胸管,並轉到普通病房,這時我已經可以自己下床、如廁,也開始訓練體力。第六天剛好是除夕夜,胸部X光、抽血檢查都非常正常,感謝完美的醫療團隊讓我順利的在過年前出院。
出院後大部分的生活作息都可以輕鬆以對。每天會慢走復健一至二小時,手術傷口有時會有麻、痛的感覺,需要給予時間讓神經修復。我還定期到醫院的心肺復健門診,由復健師安排適合我的運動療程,訓練心肺功能,預防再次冠狀動脈阻塞。在規律的復健下,我在術後一個月後就回歸到之前正常的生活作息和工作了。
回想當時達文西手術對於我而言是十分陌生的,但我相信醫療團隊會選擇對我最好的治療方式,所以從未擔憂。而最後我也復原的相當好,這些全都要感謝李君儀主任的專業考量。
受訪者-陳小姐 撰稿者-李岱貞
1月10日清晨,我突然感覺肚子一陣劇痛,警覺到這次與一般的肚子痛不同,於是趕緊到住家附近的婦產科就診,並在醫師的建議下轉診到馬偕紀念醫院掛王功亮醫師的門診。經過一連串的抽血、斷層掃描檢查之後,確認我長了子宮肌瘤與巧克力囊腫。由於對疾病不太了解,當下想到醫療方式以及未來生活上可能造成的不便其實都有點擔心害怕。所幸主治醫師王功亮在診療過程中一直細心的與我討論,稍稍減低我的不安。
經過評估討論過後,考量到未來我還有懷孕的計畫,採用達文西手術的治療方式除了傷口小、恢復期也較快,能保留卵巢與子宮功能。當時聽到王醫師的建議,我其實沒有想太多,也無暇擔心,就是相信醫師的專業判斷。我僅考慮要在過年前或後開刀,最後也在王醫師「盡早完成手術」的建議下在1月底動手術。
而我住院的時間相當短,總共只在醫院待了三天的時間。前一天住進醫院預備,第二天開刀,開完刀回到病房身體感覺比較疲累,也被叮嚀不能進食,必須躺在床上休息。但是經過了一個晚上的休息後,隔天我便可以下床走動、吃東西,精神狀況也相當不錯,讓前來陪伴的先生放心不少。
手術完成後,身體也幾乎沒有不適,僅感覺喉嚨有點痛。我詢問護理師原因,她們回答可能是打麻醉的關係,過了一週後喉嚨的不適感也就消除了。而我原先很害怕傷口會很痛,但情況比我想像中還要好,開完刀難免有些疼痛感,但是都是很輕微、可以忍受的程度。因此除了住院期間一定要吃的止痛藥之外,出院返家至今,我都不需要靠止痛藥來紓緩疼痛,復原的相當良好。
開刀後沒多久我就已經回到職場上工作,只要稍微注意不能提重物以及工作時間不能太長,其他的生活作息就跟之前一樣。現在我加倍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我想在面對身體的疾病時,心情上多少受影響,對於未知會恐懼與害怕;但是隨著手術的成功,這些擔憂也自然而然消逝無蹤。